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001400
大小:60.05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7-31
《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资料来源:中国教育在线http://www.eol.cn/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本学科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是信产部重点学科和重庆市“十五”、“十一五”期间重点学科,是重庆市首批巴渝学者设岗学科。拥有两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一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等良好的科研平台,并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建立了第四代移动通信联合研究中心。拥有教授35人(博导8人),副教授43人,其中博士学位29人,兼职硕士生导师16人。本学科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等国外大学进行项目合作及研究生交换,并和电子科
2、技大学、重庆大学等近十所国内著名重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本学科近年来承担了三十余项国家“863”重大专项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重点项目,是在国内最早开展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WDM和全业务统一传输网络、光互联网体系结构等研究的单位之一,研究济身世界行列。在通信网理论、移动通信系统、光通信等方面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近五年被SCI、EI和ISTP等著名国际检索系统检索的论文150余篇。研究成果“TD-SCDMA移动通信标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通信-广播电视共网传输实用
3、技术的研究”获重庆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研发出世界首枚0.13微米的TD-SCDMA手机基带芯片,荣获教育部2005年度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殊荣。研究成果“TD-SCDMA手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得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资料来源:中国教育在线http://www.eol.cn/资料来源:中国教育在线http://www.eol.cn/ 本学科点目前在校硕士研究生600名,累计已培养硕士研究生564名,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二十余名。毕业生就业率100%,就业走向主要是国内外通信运营商、通信制造商、通信工程
4、设计院和科研院所,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其中约10%的硕士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约有1%~5%的研究生到国外高校交换学习一年。 本专业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现代通信技术、通信网体系与协议、光纤通信新技术、移动通信理论与技术、网络管理原理及技术等。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本学科199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为我校首批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点,是信产部和重庆市“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重点学科。本学科拥有一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一个校级重点实验室和六个研究所等研究基地。拥有教
5、授16人(博导4人),副教授12人,其中博士学位12人,兼职硕士导师9人。本学科与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等多所国内著名重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本学科点近年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和省部级科技项目二十余项,数项获省、部科技进步奖。在“编码理论与技术”、“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网络测试理论与技术”等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特别是在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设计和应用研究、盲信号估计与检测、移动通信测试等方面获得了具有特色的研究成果,为新型通信系统的开发设计奠定的理论与算法基础,在IEEE
6、Transaction系列刊物上发表论文和拥有国家发明专利,近三年被SCI、EI和ISTP检索的论文60余篇。资料来源:中国教育在线http://www.eol.cn/资料来源:中国教育在线http://www.eol.cn/ 本学科点目前在校硕士研究生161名,累计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15名,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十余名。毕业生就业率100%,就业走向主要是国内外通信运营商、通信制造商、通信工程设计院和科研院所,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其中约10%的硕士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约有1%~5%的研究生到
7、国外高校交换学习一年。 本专业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信号分析、信号检测与估计、编码理论与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光波分复用技术、多媒体处理及通信技术等。 08040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本学科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学﹑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学科,是我校重点学科。该学科的特色是通信工程中的测试技术及仪器仪表研究与开发,以及各种智能仪器仪表的原理与技术的研究开发等。研究方向涉及智能通信仪表技术、通信网与测试理论、图像处理与检测技术、智能技术及其在仪器科学中的应用、互联网安全监测
8、技术等。 近年来,本学科紧密跟踪现代测试技术的发展方向,在第二、三代移动通信网、NGN网络、IP网络、光网络、互联网安全等领域的测试理论研究及测试仪表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承担国家“863”、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信产部、四川省、重庆市等各类重大、重点和一般项目50余项,已有二十余项成果通过鉴定或验收,获省、部科技进步奖10余项,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发表近200篇高水平学术论文,申报了10余项发明专利,并著有20部学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