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999277
大小:3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31
《中风(脑梗塞)诊疗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张店区中医院针灸科诊疗方案中风(2012年)脑梗死属祖国医学“中风”范畴,是局部的脑组织,包括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血管,由于血液供应缺乏而发生的坏死,是局部脑组织的代谢与可能得到的血液供应之间发生超过一定限度的供不应求现象所致。一、诊断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一)症状:可能有前驱的短暂脑缺血发作史;安静休息时发病者较多,常在晨间睡醒后发现症状;为突然或急性起病,出现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症状,也可能出现眩晕、共济失调、饮水咳呛、偏身感觉障碍;意识常清楚或轻度障碍;症状常在几小时或较长时间内逐渐加重,呈进展性。(二)体征:多对颅神
2、经检查阳性,半身肌力下降,病理反应阳性。(三)实验室检查1.特异检查:72小时颅内CT检查常显示出梗塞灶;24小时内颅脑核磁检查可见梗塞灶。2.常规检查:脑脊液清晰,压力不高;应进行血液流变学、尿常规、便常规检查。二、鉴别诊断应与脑出血、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癫痫等病相鉴别。三、中医证型(一)中经络1.肝阳暴亢: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赤,舌红或绛,苔黄燥,脉弦有力。2.风痰腑实: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3.痰热腑实: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口舌歪斜,口粘痰多,腹胀便秘,午后烦热,
3、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大。4.气虚血瘀: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歪语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淡有瘀斑,脉细缓。(二)中脏腑1.风火闭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斜视或直视,面红目赤,肢体强直,口噤项强,两手握紧拘急,甚则抽搐,角弓反张,舌红或绛,苔黄而燥或焦黑,脉弦数。2.痰火闭窍:突然昏倒,昏愦不语,躁扰不宁,肢体强直,痰多息促,两目直视,鼻鼾身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有力。3.痰湿蒙窍:半身不遂,肢体瘫痪不收,面色晦垢,痰涎壅盛,四肢逆冷,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滑或缓。1.元气衰败:神昏,面色苍白,瞳神散大,手撒肢冷,二便失禁,气短促,多汗肢凉
4、,舌淡紫或萎缩,苔白腻,脉散或微。四、治疗常规(一)针灸治疗1治则: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2取穴:内关人中、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风池、完骨、天柱、郄门。3操作内关:捻转提插泻法,施术1分钟。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1.5寸,雀啄手法,以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三阴交:与胫骨成45度斜刺进针1~1.5寸,提插补法,针感传至足,以下肢抽动三次为度。极泉、尺泽、郄门:直刺0.5~0.8寸,提插泻法,针感传至手,以上肢及手指抽动三次为度。委中:仰卧位,下肢抬高取穴,直刺0.5~0.8寸,提插泻法,以下肢抽动三次为度。风池:直刺1~1.5寸捻转补法,每穴施手法1分钟。配穴:吞咽障碍:翳
5、风、完骨、上廉泉,针尖向喉结方向透针2~3寸,捻转补法1分钟。语言障碍:廉泉,直刺2寸。气血不足:天枢、中脘、气海,常规针刺。4.疗程:每日针灸2次,一般30天为一疗程。(二)其他针法:根据病情,酌情配合电针,艾针,耳针及头针等治疗。1、后遗症期肌张力增高,加用电针。取穴:肩髃、曲池、外关、合谷、梁丘、足三里、丰隆、解溪等穴位。每次选用两组穴位。2、肩手综合征患者局部加用温针灸。取穴:肩髃、肩前、肩贞。3、患侧下肢痉挛抽动,加用平衡针疗法,增加对侧上肢内侧对应穴位,每日一次,调解全身经络。五、预后及转归中风后遗症期,若偏瘫肢体有松解瘫软变为拘挛发痉,伴躁扰不宁,此由正气虚乏,邪气日盛
6、而致,说明病情较重.若头晕,偏身麻木,舌质暗红,脉细弦而数,多有复中危险,若复中病情重者,预后较差。六、注意事项避风寒、慎起居、调情志、节饮食。七、疗效评价七、疗效评价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基本能独立生活。好转:症状及体征好转,能扶杖行动,或基本生活能自理。未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八、难点分析中风患者恢复期患侧下肢足内翻症状,给患者康复造成很大影响。针灸常规针刺疗效不明显.针刺如何改善足内翻值得临床探讨。针灸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