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997453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31
《试论网络银行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网络银行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网络银行已成为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网络银行给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给客户带来了方便和快捷,但是与此同时,也给银行体系和客户带来了相应的风险。本文分析了网络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网络银行风险防范 根据巴塞尔行业监管委员会的定义,网络银行是指那些通过电子通道,提供零售与小额产品与服务的银行。这些产品和服务包括存贷、账户管理、金融顾问、电子支付,以及其他一些诸如电子货币等电子支付产品与服务。银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加上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网络银行的风
2、险问题日益突出,如何防范网络银行风险已经成为影响网络银行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网络银行存在的风险 传统银行面临的风险,如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等,在网络银行的经营中依然存在。由于网络银行改变了传统银行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更多的风险种类。网络银行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四种: 1.操作风险 我国网络银行操作风险事件主要为欺诈。由于目前我国许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不是很完善,操作风险仍是我国网络银行的主要风险来源之一。操作风险主要有以下三个情况:由于商业银行的业务系统本身在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上存在者漏洞或缺陷,造成恶意攻击者乘虚而入攻击系统带
3、来的损失;银行内部人员利用工作之便为自己牟私利,给客户或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由于客户的误用引起不法分子骗取账户资金等重要信息,给自己或银行造成损失。其中内部欺诈是最重要的操作风险来源。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由于债务人未能按照与银行签订的合同条款履行合约而引起贷款、债券等资产丧失偿付能力所产生的风险。传统银行业务是建立在实现的客户基础之上的,并且有较为完善的信用体制作为保障,而网络银行面临的是虚拟的网络空间,双方无法建立实在的信任。银行的信用业务,比如银行贷款业务的授信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客户身份更加多样,并且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客户身份的
4、识别变得更加困难。在发生违约时,违约责任的追究更加困难,从而使得网络银行的信用风险更加复杂和多样。 3.信誉风险 信誉风险是指网络银行无法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不能建立自身的良好信誉,从而可能给网络银行带来潜在的损失。从广义上讲,任何现实发生了的、给银行带来了较大损失的风险都可能成为引发银行信誉风险的导火索,比如当网络银行提供的虚拟产品不能达到客户所预期的水平,这种不满如果广泛传播,就会形成网络银行的信誉风险;当网络银行的安全系统曾经遭到破坏,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都会影响社会公众对网络银行的信心。 4.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商业银行违反有关法律
5、法规,以及在网络交易过程中没有遵守相关权利义务的规定,如隐私保护法、财务披露制度等,遭到法律处罚所引起的损失;二是由于当前网络银行法律体系不完善,缺少网络金融的配套法律,现行法律法规之间存在冲突,造成银行在开展业务时无法可依,且银行难以采取主动措施将防范犯罪活动的发生,给银行业务的开展带来不利甚至损失。 二、网络银行风险防范 建立良好的网络银行风险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应从自身特点出发,事前做好分析与防范工作、事中严格照办事、事后严格监督,完善银行的风险管理制度。业务受理之前做好分析与防范,严格审核,防患于未然;业务处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办理,杜绝违
6、规操作;对于已经完成的业务应及时检查、做到事后监督。另外还应明确岗位职责,严禁越权操作、单人操作,建立内部工作人员之间相互监督的机制,不能给内部工作人员违规操作的机会;加强内部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提升,开展爱岗敬业活动,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建立具有安全保障的网络银行技术支持 安全是金融行业永恒的主题,因此要对银行技术设备采取安全措施,保障网络银行系统高效、安全地运行。采用性能稳定、处理能力、扩展能力强的硬件,完善硬件环境,特别是服务器的安全保障。设置防火墙保护,采取严密的防攻击策略。在实际工作中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采取有力措施预防与杀灭
7、病毒。加强对系统的定期、及时检查、更新,做好数据备份、设备备份。 提高客户的安全防范意识 由于用户安全意识淡漠所引起的网络银行风险屡见不鲜,银行有责任和义务帮助用户提高安全意识,进而减少操作风险。银行可以通过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定期给用户安全提示,比如银行账户密码使用时间过久,提示用户更换密码;在客户交易时,提示用户采取安全的操作。还可通过发送形式多样的宣传册的形式,唤起客户安全意识,普及安全操作,防范欺诈和不法侵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马刚,李洪心.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 [2]张培祥.网络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