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技术sm密码杂凑算法-编制说明-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

信息安全技术sm密码杂凑算法-编制说明-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

ID:14996977

大小:24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31

信息安全技术sm密码杂凑算法-编制说明-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_第1页
信息安全技术sm密码杂凑算法-编制说明-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_第2页
信息安全技术sm密码杂凑算法-编制说明-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_第3页
信息安全技术sm密码杂凑算法-编制说明-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_第4页
信息安全技术sm密码杂凑算法-编制说明-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信息安全技术sm密码杂凑算法-编制说明-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信息安全技术SM3密码杂凑算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XX年下达的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SM3密码杂凑算法》由国家商密办负责主办。标准计划号为XXXXX(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XXXX年信息安全专项)。二、编制原则1.坚持安全、实用、美观的技术标准:全面分析所制定规范的安全性,对算法的可抗攻击性进行完善分析,重点考虑实用性和其以后的推广;保证算法能够有效抵抗比特追踪法以及其他已知的分析方法。算法的设计过程中,算法的符号表述尽量标准、美观。2.创新性:在算法标准的设计方面分别有不同的创新

2、。3.自主性:设计自主、符合我国需求的哈希算法。4.高效性:设计的杂凑算法便于软、硬件平台高效的实现。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综合性能指标优于SHA-256。5.合法性: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已经制定的标准规范的相关要求。三、主要工作过程(一)密码行业标准起草工作过程1.设计评审阶段2002年1月21日,国密办下达了“杂凑算法”研制任务的通知,算法于2002年5月设计完成。2002年8月22日,技术处对数据所研制的SCH1杂凑算法进行了算法审查,并于8月29日至31日对其余六个分别由数据所、济南得安、中科院DCS中心、成都卫士通、江南所和山东大学研制

3、的SCH2-SCH7进行了集中审查。确定并评审出SCH4杂凑算法。2.优化检测阶段2003年7月,国密办向SCH4研制单位中科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下达了“关于对SCH4杂凑算法进行修改完善的通知”,9月26日“LSW杂凑算法课题组”完成SCH4杂凑算法修改完善工作完成并形成相关技术文档。2003年10月27日志12月26日,商用密码杂凑算法综合检测组在SSR02密码算法综合检测平台、IC卡汇编语言仿真检测平台、FPGA/ASIC仿真检测平台上对优化后的SCH4杂凑算法进行了综合检测并形成综合检测记录和检测报告。3.初稿编写及IP核实施阶段2

4、004年6月国密办下达杂凑算法标准编写任务。7月~10月底,中科院数据通信与保护研究教育中心根据杂凑算法标准编写任务的要求完成商用密码杂凑算法标准,形成初稿。同年11月,根据国密办《关于下达杂凑算法IP核设计任务的通知》,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商用密码研究中心承担了SCH4杂凑算法0.35um、0.25um、0.18um三种工艺IP核实现的设计任务,形成SCH4算法IP核实施方案。4.算法修改及初稿重新修订阶段2005年3月,针对王小云教授自主研发的比特追踪法破解MD5等算法的情况,国家密码管理局请专家组对SCH4算法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分析结果表

5、明该算法不能有效抵御比特追踪法分析;随后国家密码管理局紧急组织成立了SCH杂凑算法研制攻关组,在保持SCH4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运用最先进的杂凑算法分析和设计理论对其修改,研制了SCH算法并对初稿进行重新修订。新算法采用了新颖的消息扩展算法、双字介入的并行压缩结构以及混合使用不同群运算,有利于消息的扩散和混乱,便于软、硬件实现。针对算法本身特点,综合运用差分抗碰撞分析、线性分析和均差分析等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安全性分析,特别是针对国际上最先进的比特追踪法进行了安全设计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安全强度高,灵活性好,技术先进,设计上有创新,适合软硬件实现,适

6、合IC卡等终端用户产品实现。5.征求意见稿编写阶段2005年5月,对初稿进行修改和补充,结合各成员单位多年技术积累,反复交流,求同存异,在形成一致共识的基础上整理完成了规范的征求意见稿。6.送审稿编写阶段2008年4月,依据国密局字[2008]190号文件“关于下达《SM1分组密码算法》等标准文本修订任务的通知”,无锡江南信息安全工程技术中心组成了标准文本修订工作小组,开展对SM3密码杂凑算法标准文本的修订工作。工作小组遵照国家密码管理局关于“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合理使用经费“的要求采取了集中办公的方式,统筹安排、合理分工、认真编写、交流讨论等方式

7、开展工作。按照标准的规范性要求,在标准的结构、规范性要素的编写规则,尤其是密码算法的标准名称、前言、引言、范围、术语和定义、符号和缩略语、内容设置、图、表、公式表述、词语表达、符号选择、规范性引用文件和参考性文献以及规范性附录和资料性附录等方面,经多次讨论,反复修订,形成了《SM3密码杂凑算法》标准文本。2012年1月~2012年2月,国家密码管理局组织专家审查,对《算法》进行修改和讨论,并对送审稿进行补充完善,形成了《SM3密码杂凑算法》(送审稿)。(二)国家标准工作过程1、2013年3月-2013年9月,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信息安全国家标准

8、制修订工作程序,对标准文本进行完善修改,形成《信息安全技术SM3密码杂凑算法》征求意见稿,提交信安标委秘书处。2、201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