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985792
大小:214.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31
《曹琳-基于城镇品牌的新型城镇化集聚机制与效应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文选题4:城镇化质量提升的路径与政策研究基于城镇品牌的新型城镇化集聚机制与效应研究 曹琳1、孙曰瑶2 (1、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济南市,250353;2、山东大学,山东省,济南市,250100)[摘要]目前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鬼城”等问题,矛盾焦点不是政府主导式还是市场自发式,而是怎样实现有效率的集聚,克服资源浪费和集聚乏力问题。本文在经济学的框架下从农民和外部投资者的区位选择行为出发,探讨城镇品牌集聚产业和劳动力从而实现城镇化的机制及效应,认为城镇品牌建设能够提升农民和外部
2、投资者的区位利润,从而更容易得到农民和外部投资者的选择,提升该城镇的集聚程度和规模,城镇品牌集聚具有以下效应:基于市场经济的自发式集聚效应、城市规模扩大效应、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节约环保效应、城镇差异化和特色化效应,符合的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政府应该在建设小城镇公共品牌方面有所作为。[关键字]城镇品牌;自发式集聚;新型城镇化一、引言埃尔德里奇提出: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就是城市化的全部含义。目前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集聚问题:政府主导的外力推动型集聚,表现为行政权力主导下的造城运动,造成新城空
3、心化,“造城容易集聚难”《人民日报》2013年8月29日报道:国家发改委对12个省区的调查显示,12个省会城市中,平均每个城市要建4.6个新城新区;144个地级城市,平均每个规划建设约1.5个新城新区。“造城”作为城市化扩容的升级版,原本是在原城区无法承载人口集聚压力和实现产业升级的情况下,另辟新城区来获取足够人口集聚和产业升级所需要的空间,但是,这个逻辑在很多地方被颠倒了,变成通过“造城运动”达到人口集聚和产业升级的目的,而在改造过程中,公共设施缺乏、服务意识缺位的现象普遍存在。我们现在的城镇化主要是土地
4、的城镇化,而不是人口的城镇化。在新城造城的过程当中,一方面是新城已经只剩下了空壳,在这个空壳里有一些城市获得新生,另外一些城市成为“鬼城”,留下了沉重的债务。“造城“之风愈演愈烈城镇化应由市场配置资源来源:新华网2013年08月29日,造城大量的资源浪费,因此有学者提出城镇化应由市场配置资源;然而基于市场机制的自发式集聚也存在问题,由于区位资源优势与禀赋条件自发形成的集聚,能够产生一批小城镇,但是却形成了小而散的城镇格局,小城镇自发式集聚,聚集到一定程度则难以持续集聚过程,不能达到规模经济。城镇化实质就是农
5、民的居住地向城镇集聚,同时吸引外部投资者向城镇集聚,没有集聚就没有城镇化。其实矛盾的焦点不是政府主导式还是市场自发式,而是怎样实现有效率的集聚,克服资源浪费和集聚乏力问题。实践表明:城镇品牌具有集聚效应,能够吸引劳动力和投资。城市品牌的集聚效应,既能促进城市化外延建设,即促进小城镇进一步规模化发展,又能促进城市化内涵发展,通过城市品牌定位突出城市特色。中国城市化在经历了城市建设阶段、城市管理阶段之后,将进入城市品牌阶段,城镇品牌建设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动力之一。十八大报告对新型城镇化做出全面部署后,理论界对新型
6、城镇化的本质与特征、制约因素、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探讨:新型城镇化需要有高度发达的农村发展(李扬,2013);11城市转型发展是城镇化的高级阶段和“高级形态”,具体体现为城市的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不再是行政权力主导下的大范围布点和圈地运动,理应遵循市场发展规律.(胡鞍钢,2013);城镇化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为: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换(曾优越,2010);从环境、经济、社会三个层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新型度的二级评价指标体系(曾志伟等,2012);如何破除城乡分离的户
7、籍制度、就业政策、市场体制等制度性障碍。在剖析低碳经济与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我国城镇化水平仍然滞后工业化,区域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城镇化过程中低质量的“异地城镇化”现象非常明显,针对“异地城镇化”的特点和问题,重点探索新时期“异地城镇化”出路,推进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特色城镇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实现模式,符合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刘钊军,2012),符合地方特色定位与资源禀赋条件的城市发展战略(李海玉,2011),基于本地文化优势与农业产业格
8、局,湖北松滋的“旅游兴市”、云南中部各地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与禀赋条件实现“就地城镇化”产业新区的“山地城镇化”等(陈国新,罗应光,2012),从国外的城市化实践看,较重视发展特色小城镇(陈玉兴、李晓东,2012)。但目前这种城镇化模式的探讨,多集中于概念性描述和设想,缺乏理论支撑,而对于何谓城乡一体,城镇化模式,城镇化模式的动力机制,实现该模式的路径等核心问题并未涉及。对于城市品牌研究,凯勒教授认为,品牌定位就是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