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975312
大小:2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31
《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 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的决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的决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省委、省政府决定,从现在起到2011年底,在全省开展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以下简称“三个建设年”)活动。 一、开展“三个建设年”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三个建设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种的紧迫需要。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黔党发[2010]11号)确定了“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主战略和目标任务,关键在于
2、抓好落实。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三个建设年”,有利于营造奋力拼搏、创先争优的良好风气,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发展环境,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中的重要作用,把省委、省政府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二)开展“三个建设年”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发展速度要明显高于以往历史时期、高于西部地区同期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要求我们在起步之年必须有一个超常规的发展。开展“三个建设年”,根本目的就是要以此为抓手,充分调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各条战线首先干起来、主动干起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不畏难、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为把“十二五”建设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奠定坚实基础。 (三)开展“三个建设年”是解决影响我省发展的突出问题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省机关作风、发展环境和项目建设总体止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一些部门作风不实、工作粗糙,推拖扯转、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在有的领域表现得还很突出;一些干部安于现状、松垮懒散、不思进取、不在状态;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商务环境不优,部门、干部创造力、执行力不强,落实力度不够;一些部门和干部谋划项目、运作项目、推进项目的能力不强,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等等。要通过开展“三个
4、建设年”,集中解决这些影响我省发展的突出问题,营造“风气要正、干部要干、环境要好、工作要实”的良好氛围,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开展“三个建设年”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的部署,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围绕“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主题,把开展“三个建设年”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工作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转变机关作风,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
5、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 ——服务发展,务求实效。坚持用发展实际来检验成效,力戒形式主义,不作表面文章,不搞运动式的大轰大嗡。扎实推进机关简政、放权、让利、开绿灯、出政策,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深入实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发展环境,促进项目建设取得实效。 ——突出重点,正面引导。切实抓住影响和制约作风建设、环境建设、项目建设的突出问题集中加以解决。注重以正面引导、正面鼓励为主,自查、自纠、自励、自进,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调整、自我改进。 ——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从基层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认真查找
6、整改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抓正反两方面典型,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纠建并举,边查找、边整改、边立制,建立和完善从源头上实现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目标要求的体制、机制和措施。 ——协调推动,总结完善。作风建设是保障,环境建设是基础,项目建设是支撑,三者相互关联、辩证统一。党委、政府要统一领导实施,牵头单位抓好组织落实,做到上下互动,左右联动,齐抓共管,形成推进建设年强大合力。注重在推进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深化。 三、开展“三个建设年”的目标要求 (一)在作风建设上。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的意识显著增强,工作水平和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影响发展的作风问题得到有
7、效解决,形成干事创业、增比进位、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二)在环境建设上。各级干部推动发展的合力明显增强,行政权力运行进一步规范,机关工作人员工作作风、行政效率、服务质量明显转变,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环境建设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三)在项目建设上。2011年,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其中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0%左右,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万元,外商直接投资和省外到位资金分别增长30%以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