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桃花源记》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桃花源记》教案

ID:14968532

大小:3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31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桃花源记》教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桃花源记》教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桃花源记》教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桃花源记》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桃花源记》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亿库教育网http://www.eku.cc第19课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2.熟读并背诵全文,品味简洁而蕴涵丰富的语言。3.正确看待作者的社会理想。教学重点同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文章虚景实写的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常把理想中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地方称为什么?(板书:世外桃源)相传有一群人在秦朝时躲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那时候起,这群人就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直到东晋末年才被一个渔人发现。这个隐匿了五六百年的神秘地方就是桃花源。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为什么千百年来它一直吸引着人们,具有如此长久的魅力呢?

2、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跟随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踏上快乐的“桃源之旅”吧!(板书标题,作者)二、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见教学设计一)。三、老师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速适中,语句流畅,注意音韵优美。四、对照注释,理解课文。五、文章简析。第1段,写渔人偶逢桃花林。第2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第3段,写渔人在桃花源受到的热情款待。第4、5段,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太守寻而不得和刘子骥往而无果。亿库教育网http://www.eku.cc亿库教育网http://www.eku.cc从文章各段的叙述看,第1、4、5段是略写,只是交代时间、地点

3、、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结果,与第2、3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突出故事的传奇色彩和神秘感。第2、3两段详写了桃花源中安乐自由的生活环境和热情淳朴的社会风尚。如详写这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写了良田、美池、桑竹,“阡陌交通”和鸡犬之声,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一个和平宁静的社会环境;详写桃花源中人对渔人的热情款待和与渔人的诚恳交谈,表现出这里没有战乱,没有剥削压迫,民情淳朴,是一个令作者向往的自由幸福的理想社会,充分表达了文章的中心意思。六、找出文中令人产生疑惑的地方,理解本文层层设疑的写法和好处。1.发现桃源过程离奇(令人生疑)。2.进入桃花源的情况奇(令人生疑)。3.桃花源之

4、景奇(令人生疑)。4.“不复出焉”的经历奇(令人生疑)。5.终难问津的结局奇(令人生疑)。作者采用层层设疑的写法,将本文写成一个似有似无的仙境,表达了作者希望在现实中看到一个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引人入胜。七、作业。背诵全文。第二课时一、请同学复述课文。二、请同学对课文进行评价。1.这是一篇内容新奇、文字优美的散文。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从渔人发现桃花源的情况写起,第2、3自然段是全篇的中心,先着重写渔人看到的景象,后写渔人了解到的内情。最后两段写桃花源一现而转瞬即逝的奇特情况,使桃花源蒙上神秘的色彩,如真似幻,可望而不可即。2.作者调动丰

5、富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远离人世的理想境界。这个理想境界通过作者的笔,写得又真实又虚幻。同是桃花源,真实的一面,写得自然真切,且充满人情味;虚幻的一面写得迷离恍惚,若隐若现,无从追寻。这两方面的结合,更加突出了桃源仙境的美妙,是浪漫与现实的有机结合。3.文章描写景物,能够用很少笔墨做到生动逼真优美。例如写通向桃花源的路,是“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写桃花源内,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我们读了,会感到其中的诗情画意,仿佛置身于美好的意境之中了。4.作者的语言也有自己的特色,不雕琢,不藻饰,简洁平易,淳

6、朴自然。用这种风格的语言记事写景,使得整个桃花源亲切而真实,给人以美的陶冶。亿库教育网http://www.eku.cc亿库教育网http://www.eku.cc三、深入研讨课文。1.桃源胜境究竟在什么地方?是真有实景还是纯属虚构?作者为什么要虚构?本文纯属虚构。作者虚构这个故事是为了寄托其政治理想。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纷呈的环境里,中年以后,他长期隐居在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有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桃花源。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纷扰,人人各得其所,生活得幸福安康。这是黑暗现实的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

7、种精神寄托,也是千百年来被压迫人民的理想境界。2.有人说《桃花源记》体现了作者消极避世的思想,有人说《桃花源记》体现了作者积极的理想追求,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可让学生讨论,形式不拘一格,可集体讨论,也可分组讨论。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评价,能自圆其说即可。四、延伸阅读《桃花源诗》,诗文对照阅读,深入体会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法。1.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桃花源诗》,并指导学生理解诗意。资料内容如下:桃花源诗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①。黄绮②之商山,伊人亦云逝③。往迹浸复湮④,来径⑤遂芜废。相命肆农耕⑥,日入从所憩⑦。桑竹垂余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