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照顧政策之執行部門互動與治理失靈-朝陽科技大學機構典藏系統

社區照顧政策之執行部門互動與治理失靈-朝陽科技大學機構典藏系統

ID:14964355

大小:119.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31

社區照顧政策之執行部門互動與治理失靈-朝陽科技大學機構典藏系統_第1页
社區照顧政策之執行部門互動與治理失靈-朝陽科技大學機構典藏系統_第2页
社區照顧政策之執行部門互動與治理失靈-朝陽科技大學機構典藏系統_第3页
社區照顧政策之執行部門互動與治理失靈-朝陽科技大學機構典藏系統_第4页
社區照顧政策之執行部門互動與治理失靈-朝陽科技大學機構典藏系統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區照顧政策之執行部門互動與治理失靈-朝陽科技大學機構典藏系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社區照顧之政策與執行–網絡治理觀點之分析蕭文高*朝陽科技大學老人服務事業管理系助理教授壹、前言因為社區營造概念與運動之興起,使得幾乎快被遺忘的社區,重新又回到了政府的施政焦點。以社區為主體的精神,成為2002年行政院公布「挑戰2008國家重點發展計畫」的十大項目之一,並以「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的名義含括過去政府所推動的各種社區工作,「社區營造條例」(草案)亦因應而生。至2005年4月,在既有的基礎上,行政院更提出了「臺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以下簡稱六星計畫),以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

2、保生態等六大面向做為社區評量指標,標榜「社區主義」核心價值,預計至2008年達成以下目標:推動全面性的社區改造運動,透過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人文教育、環保生態、環境景觀等六大面向的全面提升,打造一個安居樂業的「健康社區」;建立自主運作且永續經營之社區營造模式,強調貼近社區居民生活、在地人提供在地服務、創造在地就業機會、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強化民眾主動參與公共事務之意識,建立由下而上提案機制,厚植族群互信基礎,擴大草根參與層面,營造一個「永續成長、成果共享、責任分擔」的社會環境,讓社區健康發展,臺灣安定成長

3、。由前述目標我們可以看見除了營造健康社區外,促進民眾之自主與社區參與更是政策的重要內涵。只是,想藉由公共政策促進社區活化,在過去的社區發展工作曾經遭遇挫折,對於政府控制或社區自主性的兩難,仍然沒有找到適切的出路。以2005年行政院配合六星計畫所通過之「建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實施計畫」(以下簡稱照顧據點計畫)為例,它是「社福醫療」面向的指標性計畫,提供經費鼓勵民間團體設置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以下簡稱照顧據點),以建立在地化的初級預防照護服務,計畫目標如下:落實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由在地人提供在地服務,建立社區自主運作

4、模式,以貼近居民生活需求,營造永續成長、健康的社區環境;以長期照顧社區營造之基本精神,分3年設置2,000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提供老人社區化之預防照護;16結合照顧管理中心等相關福利資源,提供關懷訪視、電話問安諮詢及轉介服務、餐飲服務、健康促進等多元服務,建立連續性之照顧體系。隨著照顧據點在各社區逐步設立,人民的部份需求獲得滿足,亦降低了政府執政合法性的部份爭議,但是補助民間參與服務的供給工作,卻帶來另一種網絡治理(networkgovernance)的挑戰。一旦社區組織受到政策宣導,抑或為了獲取資源而與政府合作

5、時,服務網絡內的互動方式將開始轉變,並影響社區及組織本身;至於政府是否願意積極投入,相關單位如何發揮其功能,將是照顧據點展現成效的因素。因此,此種以大量社區組織投入服務供給的方式,需要一個不同於傳統解釋福利國家或市場精神的論述,本文將從網絡治理之觀點,審視社區照顧據點之政策與執行,藉以呈現出政策設計所可能產生之非預期效果,最後指陳政府在制定社區政策應有更全面性的考量,並將社區組織視為是夥伴而非工具。貳、重思社區照顧政策之發展就如同我國許多的福利服務一般,社區照顧也是透過國際間的學習,從香港與英國引進到臺灣,後者的

6、社區照顧政策發展,更為國內許多研究者所重視(黃源協,2000;周月清,2000;呂寶靜,2001)。若進一步加以檢視可發現,英國社區照顧的發展無疑是鑲嵌在福利國家的發展脈絡下,一方面,面對人口老化、經濟全球化、政府財政壓力以及人民期待之改變,老人照顧體系逐步引入民間部門能量,用以改善政府在照顧責任的負荷,提昇照顧供給之品質;另一方面,機構式照顧雖然舒緩家庭照顧者的負荷,卻忽略了被照顧者的精神面需求,其相對缺乏溫暖以及品質不佳所爆發之醜聞,結合福利國家在1970年代中後期的財政危機,促成了社區照顧大量成長。相較之下

7、,臺灣的走向是種相對類似卻又帶著歧異的路徑,早在1980年代初期,當政府面臨社區發展過度著重硬體的批評聲浪時,便試圖將社區工作與福利服務進行結合,當時的社會處長趙守博便指示,應該加強精神倫理建設,並建立社區福利體系(臺灣省政府社會處,1984:14),前者的目的在於與當時改善社會風氣的文化建設結合,後者則在彌補日漸消失之家庭福利功能(省政府公報,1985:6),值此,對於社區發展的任務目標,便從著重在貧窮問題與建設面向,納入對於人口老化與社會結構轉變的關注。後續省政府逐漸在社區試辦國小低年級兒童課後輔導服務、殘障

8、兒童日間收托、敬老午餐及居家老人服務等福利工作,且為了瞭解輔導社區建立福利服務體系之可行性,在1983年選擇6個社區試辦兩年,並在1984年訂頒「臺灣省各縣市輔導社區建立服務體系指導綱要」,至1985年,社會處針對此次試辦情形與工作得失,研訂「建立社區福利服務體系試辦計畫指導規範」,並於同年再選擇7個社區試辦兩年。161986年「臺灣省社區發展後續第二期五年計畫」公佈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