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王应华《草书千字文册》

明代王应华《草书千字文册》

ID:14956985

大小:3.21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8-07-31

明代王应华《草书千字文册》_第1页
明代王应华《草书千字文册》_第2页
明代王应华《草书千字文册》_第3页
明代王应华《草书千字文册》_第4页
明代王应华《草书千字文册》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代王应华《草书千字文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王应华《草书千字文册》,纸本,正文14开,每开纵26.4cm,横17.6cm,现藏广州艺术博物院。《草书千字文册》为王应华传世书法中之鸿篇巨制。该册纸本,正文14开,每开纵26.4cm,横17.6cm。现藏广州艺术博物院。王应华(1600-1665),字崇闇,号园长,明代万历46年(1618年)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曾任明代武学教授、礼部员外郞、福建按察使、礼部侍郎。清顺治三年(1646年)降清。诗文书画皆佳。延伸阅读王应华其人其事一自古一代兴亡,必有仁人志士起焉,群史往圣,咸有备述,历代书观,详略不失,或抑喻于私门,或显扬乎庙堂,或隐恶晦

2、其不美,或褒远以资劝惩,于当时当世而言,非徒削笔具文,实有嘿然之意!本文传主乃明末拥立绍武于广州之王应华氏。王应华,字崇闇,号园长,晚年皈依释氏,法名函诸,东莞石排人氏。据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徐作霖《海云禅藻集》记载,王氏约生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卒于清康熙四年(1665年),历万历、崇祯、弘光、隆武、绍武、永历六朝,入清又经顺治、康熙二世,仕于明,则先后历资政尹、通议大夫、礼部祠祭司郎中、工部营缮、礼部左侍郎、吏、户、兵三部左右侍郎、右参政、海道并宁绍粮道、兵备副使、浙江提督学政、福建按察使等职,顺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与东莞人

3、苏观生等拥立绍武即位于广州,为东阁大学士,同年十二月绍武败亡,苏观生等死节,王氏则降清,然旋即投永历,为光禄寺卿。顺治十三年(1656年),永历西奔,王氏既知长河难挽,明祚不可赎,又心厌飘蓬,遂还乡隐居,为明之夷齐。明清鼎革,易代之状甚惨。当其时也,中朝瓦解,天倾东南,福、唐、桂、鲁、靖江、肃、潞等诸王各建号立台,招抚区夏,而天下莫知所属。诸夏士人遽而南奔者蚁附蝇集,首鼠数端,皆张皇不知所为。江浙闽粤为福、唐、桂、鲁诸王所据,划域交攻,惨淡经营,变乱而败不旋踵者如晨昏交睫,清师驱而电扫,一时皆为土崩。其时粤中士人多秉亮节,破族毁家、振衣赴义者不可数算。

4、王氏际会风烟,奔波周旋于诸王间,不甘心早为贰臣,然时运交迫,国势当“六陵风雨大江东”之际,虽欲振拔孤弱,岂有秦庭可哭?事功不逮,大势也,鄙薄于一代而诲叹于一人,宜乎!王应华生平事迹,稗官方志略有记闻,但每有回护,或语焉不详,或附于他传,尤于拥立绍武一事,或载或注,时人著述多有异同,使后世惑焉。如邵廷采之《东南纪事》、张岱之《石匮书后集》,皆略书其事;再如计六奇《明季南略》一书,记弘光、隆武、绍武、永历时事甚详,与王氏共立绍武诸人皆有记载,而独无一语及斯人;屈大均之《广东新语》,记有明一代粤中人物尤多,甚而下及坊间匠流,于王氏亦不置一词。屈大均生当其时,

5、清师破广州,灭绍武一朝,屈氏亦在城中,焉有不知王应华之理?其事阙如,良可惜焉!或曰王氏事微名薄,史笔难措,然权立绍武,分粤中之势,不可谓事微,王氏半生为显宦,《广州府志》称其“视学浙省,别厘弊陋,不事请托…一时名宿悉出其门。”仕隆武朝为礼部侍郎,仕绍武则官至东阁大学士,其书画则后世邓尔雅辈亲为题跋,不可谓名薄。事既不微,名既不薄,而列传群观异同之趣真伪难判。既而人世播迁,故物不敷抄捡,是以泯然而湮者久矣,孔子所谓“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是也!余今翻捡故籍,搜录诸书,摘选条目,试缀为《王应华事略》,不名为史,乃为史余之发见。然事实上从来都没有什么所谓的历史,

6、大地上行走和死亡的,永远只有个体生命的影子!二王应华晚年,以擅书画而见称于一时。现今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香港艺术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浙江绍兴博物馆、东莞市博物馆等均收藏有王氏的传世书画作品。《中国书法大辞典》称其:“画擅兰竹,书工行草,略近南宫。”《岭南画征略》论其画曰:“萧疏荒率,盖以寓黍离之悲焉。”《岭南书法史》则称其书:“横肆无匹,笔意苍劲,格韵甚高。”、“可惜王氏书法传世者不多,否则真可与黄道周、倪元璐诸公并驱。”王氏“画擅兰竹”,晚年则喜写兰石,他的画清瘦荒率,笔意深远,好以飞白大石傍线兰数丛为构图,笔法精细,不施墨彩,是中国传

7、统书画中典型的文人画,而非画家之画。从他的书画风格来说,与明末清初的傅山、朱耷、石涛等孤臣孽子是一个路数,与朱耷可说并擅枯荷折兰之美,唯少缺朱耷的悲凉愤恨和悬崖撒手的绝望心境。所谓“黍离之悲”,到底是隔了一层血肉粘黏,与国破家亡、向隅泣血的大悲恨乃有霄壤之判。王氏的书法“略近南宫”,大略是指他早期的作品。南宫体多用侧笔,拖腕劲健,“八面出锋”,实际上与米芾天性颠狂乖张、不拘于世态人情有绝大的关系。后世学南宫者,多获效颦之讥。王氏早期的字粗似米南宫,但仔细体味,则更近于赵松雪、董其昌之流丽轻滑、用墨柔亮、有锋而无骨。大概在这一时期,王氏游宦四方,难免酬和

8、应答于时辈,所以受到一些馆阁体的影响。到是他晚期的书体,极有徐渭、傅山的韵味,用笔枯涩,苍劲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