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痕迹检验的认识论基础的研究

对痕迹检验的认识论基础的研究

ID:14951973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31

对痕迹检验的认识论基础的研究_第1页
对痕迹检验的认识论基础的研究_第2页
对痕迹检验的认识论基础的研究_第3页
对痕迹检验的认识论基础的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痕迹检验的认识论基础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痕迹检验的认识论基础的研究对痕迹检验的认识论基础的研究  马克思哲学的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科学结论,揭示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质来源和发展的辩证规律,对社会实践活动有普遍方法论的知指导作用。痕迹检验人员的认识是从犯罪活动的物质运动的结果来认识犯罪事实的。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客观事物是可以认识的这一观点,犯罪活动和犯罪现场是可以认识的,物证是能够发现、提取的,刑事案件是可以侦破的,只有在我们搜集和发现痕迹物证、运用证据分析案情、研究作案人特点及犯罪活动规律的过程中注重客观分析遵循科学原理,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一、物质与物质

2、形态  物质,是指不依赖于意识而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现象,都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存在着,每一种物质形态都有自身的规律和属性,现代科学把物质归纳为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实物,一种是各种场。  自然界的统一性,还体现在各种物质形态的转化上。物质形态的转化遵守最基本的自然规律:1.物质不灭定律;2.物质的永恒运动;3.运动不灭原理。  法国人埃德蒙·洛卡德博士提出了“物质交换与转移原理”,以此来解释说明痕迹的形成。  物质交换,是指两物质客体在

3、外联盟力作用下,相互接触发生碰撞、挤压、摩擦使得两者接触面的部分物质成分脱离及相互位置发生交换。  物质转移,是指两物质客体在外力作用下,相互接触发生碰撞、挤压、摩擦使得一方的外观形态引起了另一方形态的相应变化。  二、痕迹形成原理  痕迹的形成在于力的作用使实施犯罪活动的人体或物体通过与现场客体物质接触而形成反映自身外部形态的痕迹或分离关系。  形成痕迹应该具备三个基本的因素:造痕体、承痕体、作用力,在出现物质的交换与转移的情况下还有介质的作用。  1.造痕体:是留下现场痕迹的人和物体,痕迹的现象正是造痕体现象的对应反映。  2.承痕体:是痕迹的载体,即在力的作用下

4、与造痕体相对运动而出现痕迹反映的物体。  3.作用力:是使造痕体和承痕体产生相互作用的动力。  4.介质:是物体表面的附着物质,又叫中介质。  三、痕迹特征  事物自身的特定属性称为特性,依靠特性可以对事物进行区别。特征是事物特性的指标反映。痕迹的特征就是某一痕迹所反映出的自身特性的具体指标,痕迹特征所反映的数量和质量是同一认定时综合评断的依据。  痕迹检验是对现场痕迹和犯罪嫌疑人痕迹出具同一认定或否定结论的过程,其步骤有:确定特征,比对特征,评断特性,出具鉴定书。痕迹鉴定书是法律文书的一种,其鉴定结论的文书形式,作为审判的证据之一。  四、同一认定理论  痕迹检验的

5、科学依据是同一认定理论。  同一,是指事物保持其固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属性,即自身的同一性。同一认定,是指在刑事技术检验过程中,具有专门知识的人经比较先后出现的客体,通过其特征反映,而对客体是否同一所做出的判断。  同一认定的主体是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同一认定的客体是与案件有关的人或物体。鉴定要解决的问题是:是否同一物体?对痕迹来说,形成现场痕迹与形成嫌疑人样本痕迹的造痕体是否同一?鉴定方法是以对客体的特征比较为基础,通过特征比较而确定其特性以区别于其他事物,进行同一认定。鉴定的性质是人的主观判断活动。  种类鉴别是在刑事技术检验过程中,具有专门知识的人经比较先后出现

6、的客体,通过其特征反映,而对客体是否属于同类事物所做出的判断。  种类鉴别与同一认定的联系:一是经过种类鉴别可以固定或大大缩小同一认定的范围;二是种类鉴别往往是同一认定的初始阶段,同一认定过程往往首先从比较种类特征开始,在现场痕迹与嫌疑的人体或物体是同种类的前提下才有进一步坐同一认定的必要和可能;三是种类鉴别可以为同一认定提供印证,在对一定外形结构的固态分离体进行同一认定时,往往要对分离体的物质属性进行鉴别。  在目前的条件下,痕迹检验在一些条件下只能进行种类的鉴别,用以提供侦查线索,而不能进行同一认定,但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将逐步提高检验水平,突破限制,实现从种

7、类鉴别到同一认定的转化,如对血的检验从血型种类到DNA人参认定,就是在技术手段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完成了从种类鉴别向同一认定的转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