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950224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31
《高中化学教学与德育教学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化学教学与德育教学探讨 摘要:当前,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们的关注,特别是在一则又则的有关学生犯罪新闻播出的时候,如何结合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也已成为一大问题。因此,本人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本人所教高中化学教学实际进行探讨,分析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可行性,最后提出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策略,希望能为优化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之德育渗透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教学德育渗透 一、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可行性分析 化学这门自然科学充满了丰富的德育内容:如元素周期表揭示了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氧化一还原反应体现了对立一统
2、一的规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体现了内因与外因的相互关系;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等这些内容对学生感悟辩证法,客观对待事物,把握人生的方向是有积极指导作用的,化学实验贯穿于整个化学课程,体现了以事实为依据的实验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化学家们为科学发展矢志不渝钻研到底不放弃的精神鼓舞着学生们执着追求真理……;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而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化学知识,教师可利用此平台对学生进行和谐发展必要性、重要性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求真的欲望;另外化学发展史,化学家带给人类的精神财
3、富等等都能给学生更多的启示。因此,本人认为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可行的。 二、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策略 从上文的分析,本人总结出以下几点德育渗透之实践策略: (一)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绿色环保理念 化学实验教学与绿色化学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在实验教学中贯彻绿色化学思想最为重要。本人在实验教学中摸索到以下两种方法: 1.将几个实验合并在一起,节约原料,减少污染。例:“苯酚是一种酸性比碳酸弱的酸,它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苯酚钠和水。苯酚钠易溶于水,所以向苯酚的浊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变澄清。”我们需要做两个实验,分别证明苯
4、酚是一个酸性比碳酸还要弱的酸,苯酚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那么可以把这两个实验结合在一起。首先使苯酚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发现浊液变澄清,证明苯酚与氢氧化钠反应了,再像澄清溶液中吹气,发现澄清的溶液又变浑浊了,实际是苯酚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了苯酚和碳酸氢钠。这样有效的节约了原料。 2.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将某些易产生有害物质的实验换为产生无害物质的实验。例:“比较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实验”,教材上用的酸、碱、盐分别是盐酸、醋酸、氢氧化钠、氨水和氯化钠,其中的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在通电时,电解产物中存在有毒有害的氯气,所以可以将盐酸和氯化钠溶液换
5、为稀硫酸和碳酸钠溶液,电解产物都是氢气和氧气。这样既达到了比较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的目的,又避免了氯气的污染。 (二)利用化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例如:我国化工先驱侯德榜先生就是化学界一面光辉的旗帜。出身贫苦的侯德榜通过刻苦的学习,以10门功课1000分的优异的成绩被公费派往美国留学。当他学成之际,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接受永利碱业公司的聘请,于1921年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发展中国自己的化工事业。面对外国资本家制碱技术的封锁,他凭着外国人能办到的,中国人也能办到的信念,发明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即联合制碱法。而
6、对他的发明,他不仅没有高价出售专利发大财,而是写成《制碱》专著,将它公布于世,轰动了整个世界。但是当日本侵略者威逼永利公司与其合作时,侯德榜与其同仁却凛然拒绝,寸步不让。他们说“宁肯给工厂开追悼会,也决不会与侵略者合作。”他的高风亮节、爱憎分明的品质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三)利用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进行德育渗透 1.无私奉献精神。学生是教师教育对象,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又是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因此,教师的专业道德中特别强调为学生奉献的精神。 例如
7、:本人所在的学校要求老师早上七点半上班,可是很多老师七点不到就已经在教室里对学生进行辅导;中午的休息时间每天都可以看到教师办公桌边围了学生,教师正在面批作业;晚上放学走得最晚的总是老师,为每一位同学解决了问题才会安心地离开学校。本校高三就读的方同学在体育课上摔断了腿无法到学校上课,面对心急如焚的学生和即将到来的高考,班主任华老师对他们说了一句“放心,有老师在!”她和任课老师主动提出每天到方同学家轮流补课,在五十多天的日子里,风雨无阻,终于方同学顺利地于2010年考取了浙江理工大学。 也许,教师做的是一件小事,可是对于一个学生一个家庭来说那就是
8、一个命运的转变。事实上,学生在这样的精神引领下也会立足岗位,无私奉献。 2.以身作则,行动引领。我们常常教育学生要有高尚的品德。如果老师在公交车上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