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中语文 4.1.2《谏太宗十思疏》同步备课教案 苏教版必修3

2012年高中语文 4.1.2《谏太宗十思疏》同步备课教案 苏教版必修3

ID:14943636

大小:100.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31

2012年高中语文 4.1.2《谏太宗十思疏》同步备课教案 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2012年高中语文 4.1.2《谏太宗十思疏》同步备课教案 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2012年高中语文 4.1.2《谏太宗十思疏》同步备课教案 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2012年高中语文 4.1.2《谏太宗十思疏》同步备课教案 苏教版必修3_第4页
2012年高中语文 4.1.2《谏太宗十思疏》同步备课教案 苏教版必修3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年高中语文 4.1.2《谏太宗十思疏》同步备课教案 苏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理论结构。 教学难点 1.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 2.“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与大勇。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讲谏,结果呢?比干被挖心,屈原被放逐,故事千古流传。但是唐代却有一位著

2、名的谏官,有胆有识,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 魏征所处“贞观之治”时期,天下大治,而他却提出居安思危,足见其战略眼光。他死后,唐太宗亲写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魏征殁,吾失一镜矣。”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二、解题: 本文选自《旧唐书•魏征传》。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疏,奏章,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魏征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

3、。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这些主张虽以巩固李唐王朝为出发点,但客观上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强盛。本文是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初年励精图治,颇称英明。后来却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园囿,魏征就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来提醒他。这一个魏征连上四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写得语重心长,剀(kai)切深厚。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

4、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 魏征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 三、阅读课文。 12用心爱心专心学生试读课文,边读边正音。陌生的字词边读边看注解或查阅古汉语字典。 可选择一些难句让学生翻译。 四、分析课文第一节。1.重点字词(1)实词求木之长者长:高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5、浚:疏通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德义:恩德和道义将崇极天之峻崇:推崇永保无疆之休休:美好情不能胜其欲胜:克服(2)词类活用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固:使动用法使……稳固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远:形容词用作动词流的长远(3)句式虽……(犹)………而况………乎:虽然……尚且……何况是 ……呢定语后置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4)句内停顿如: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5)重点语句翻译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b/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译:臣即使是最愚

6、昧无知的人,(也)知道这些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像陛下您这种)明智的人呢!c/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 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2.研读探讨(1)第1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为人君者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章开篇连用两上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正面论证“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接着,紧承上文,用一个排比句从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点明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责任的重大。而需完成治国的重任,则必须“居

7、安思危,戒奢以俭”。(2)主旨句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这是历代统治者创业后守成的历史经验。贞观十一年正是唐太宗执政后的鼎盛时期,魏征提出这一点,是很有眼光的。 文章第1段通过比喻引出道理:积累道 义是治国之本;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五.分析课文第2段: 1、重点字词承天景命景:大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殷:深切地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克:能够12用心爱心专心董之以严刑董:督责震之以威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