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资产运用效率分析9588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北京同仁堂资产运用效率分析一、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简介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系经北京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京体改发(1997)11号批复批准,由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独家发起,以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于1997年5月29日发行人民币普通股5000万股,1997年6月18日成立,注册资本200,000,000.00元,股本200,000,000股,并于1997年6月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根据本公司2004年度股东大会决议,本公司以2004年末总股本361,684,915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
2、东按每10股转增2股,共转增72,336,983股。转增后股本总额为434,021,898股。注册资本变更为434,021,898.00元。根据2005年11月22日本公司相关股东会议审议通过的《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并经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京国资产权字(2005)118号《关于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有关问题的批复》批复,本公司全体流通股股东每持有10股获得非流通股股东支付2.5股股票,流通股股东共获得非流通股股东38,850,477股股票,股本总额不变,根据本公司2007年度股东大会决议,本公司以
3、2007年末总股本434,021,898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转增2股,共转增86,804,380股。转增后股本总额为520,826,278股,注册资本变更为520,826,278.00元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自雍正元年(1723年)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
4、内外,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同仁堂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配套形成十大公司、二大基地、二个院、二个中心的“1032”工程,其中拥有境内、境外两家上市公司,零售门店800余家,海外合资公司(门店)28家,遍布15个国家和地区。同仁堂集团被国家工业经济联合会和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推荐为最具冲击世界名牌的16家企业之一,同仁堂被国家商业部授予“老字号”品牌,荣获“2005CCTV我最喜爱的中国品牌”、“2004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行业十佳品牌”、“影响北京百姓生活的十大品牌”,“中国出口名牌企业”
5、。2006年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仁堂的社会认可度、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公司主要经营制造、加工中成药制剂、化妆品、酒剂、涂膜剂、软胶囊剂、硬胶囊剂、保健酒、加工鹿、乌鸡产品、营养液制造(不含医药作用的营养液)。经营中成药、中药材、西药制剂、生化药品、保健食品、定型包装食品、酒、医疗器械、医疗保健用品。零售中药饮片、保健食品、定型包装食品(含乳冷食品)、图书、百货。中医科、内科专业、外科专业、妇产科专业、儿科专业、皮肤科专业、老年病科专业诊疗。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培训、劳务服务。药用动植物的饲养、
6、种植;养殖梅花鹿、乌骨鸡、麝、马鹿。广告设计制作。危险货物运输(3类)、普通货运。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其中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和分公司均可生产经营的项目为:加工、制造中成药,经营中成药、西药制剂,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培训、劳务服务。零售百货。广告设计制作。普通货运。其中仅限分公司生产经营的项目为:加工制造酒剂、涂膜剂、软胶囊剂、硬胶囊剂、保健酒、加工鹿、乌鸡产品、营养液制造(不含医药作用的营养液)。经营中药材、保健食品、定型包装食品、酒、医疗器械、医疗保健
7、用品;零售中药饮片、定型包装食品(含乳冷食品)、图书。中医科、内科专业、外科专业、妇产科专业、儿科专业、皮肤科专业、老年病科专业诊疗。养殖梅花鹿、乌骨鸡、麝、马鹿。危险货物运输(3类)、普通货运。二、北京同仁堂上市简介1997年,在同仁堂领导的认同下,抓住了股改上市的历史机遇,通过剥离部分绩优资产,组建了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募集资金3.54亿元,实现了体制和机制上的创新,从根本上摆脱困境。2000年,更是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进一步加大了资本运作的力度,从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分拆出了科技含量较高,产品剂型新的1亿元资产组建了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
8、股份有限公司,并于同年10月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募集资金2.4亿港元,成为全国首家使用同一国有资产进行二次融资并在境外上市的公司,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