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892823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30
《《柳边纪略》三百年前关东全景图(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柳边纪略》三百年前关东全景图(下)轻描淡写流人泪水《纪略》作者是以探视被流放的父亲为目的,而作柳边之行的。尽管作者有意避开这个问题,但宁古塔流人太多,且在当地社会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纪略》字里行间还是透露出许多流人的际遇。尽管朝廷授权给东北三位将军:“凡入官流徒人犯,有犯光棍、叛、盗以上罪者,不必奏请,径斩于市,年终汇报。”但“宁古塔流人,地方官防范向不甚严,给假入关者固多;忽然宵遁者亦不乏。本地既不稽查关隘,出入亦无须官票。”这种状况到康熙二十八年12月才有所改变,这一年,有个叫杨巴巴的流人抱骨还
2、乡,私带犯妇洪氏入边。朝廷知道后,才开始设卡,“无官票者始不得出境矣”。汉人因罪流至宁古塔,与当地汉军(汉八旗军)不同,却常与汉军交往。满族人则通称他们为汉人,汉军也不在意。与京师汉军截然不同。当地满族称有爵而流者为“哈番”,即汉语官也,遇监生、生员也以哈番呼之。他们很尊重流人中的文人,文人有钱可以行商;没有钱却通满语的可以代人商,就是给人当掌柜的;又穷又不通满语的,则给人当老师,教汉语、汉文化。《纪略》记叙,流人教书,一年多者挣二三十金,少者挣十数金;当掌柜,年可挣三四十金。所谓金,就是指银子,三四十金,就是三四
3、十两银子。流人教的书都是从关内带去的,主要的有《五经》、《史记》、《汉书》、《李太白全集》、《昭明文选》、《历代古文选》、《杜工部诗》、《字汇》、《盛京通志》等。除流人带去的书外,宁古塔少有别的书。《纪略》中有一句话,当地“贵富而贱贫,贵老而贱少,贵汉而贱满”。在满人的祖地“贵汉而贱满”,这事可有点悬。其实,分析一下当地的情况,便知完全有这种可能。因为当地经营商铺者,都是流人中有身份、有学问的,并且多行善事,与当地将军有交情或来往密切,遇有灾荒饥馑,还能捐衣捐粮,在当地人中很有声望。《纪略》中还记载了流人的不幸遭遇
4、。其中有一个名叫李天然的,是河南人。康熙十三年间,以逆党罪发来给满人为奴。李天然的妻子年轻漂亮,主人让她给装烟点烟,她认为这是污辱自己,自缢身死。李天然满含苦泪,埋葬了妻子,落发到既济庙当了和尚。到底哪里是黄龙府南宋时岳飞激励将士的一句“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使辽金时松江平原上一座小城(今吉林省农安县境内)名声大噪,黄龙府成了金国大后方的代名词。明万历末年,开原地方官(兵备道右参政)冯瑗写了一本《开原图说》,说“开原城即辽之黄龙府。”后来,康熙版的《开原县志》、《奉天通志》等,都因袭了这种说法。《纪略》则对此
5、说予以否定,说金天眷三年,改黄龙府为济州,完颜娄室(完颜希尹)墓就在济州境内,今完颜墓尚在农安附近,不在开原;又引用《松漠纪闻》说,“黄龙府府南百余里曰宾州,州近混同江(松花江);若开原,则去混同江六百余里。”东北久有“貂鼠人参靰鞡草”三宝民谣。而最早记录于历史文字者,就是这部《纪略》。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人,没读到《纪略》时都习惯地认为,这首民谣,应诞生于清代。读完《纪略》才发现,我们都错了。《纪略》在叙述靰鞡时,不经意地写着,“土人(当地原住居民)语云:‘辽东三件宝,貂鼠人参靰鞡草’。”这句话透露出一条重要的信息
6、:东北三宝的民谣,产生于明代,而不是清代。因为只有明代称东北为“辽东”,况且,只有明时才是“三宝”产量、交易达到顶峰的年代。辽北史家探讨“流人文化”,对清初某些流人是流到尚阳堡或是盛京,争论不下。其实,《纪略》对此问题早有结论:尚阳堡安置罪人“始于天聪七年八月,后以为例。自顺治末改发宁古塔,康熙初又增船厂(今吉林)……即有仍照例发尚阳堡者,亦止居于奉天府城,而尚阳堡为虚矣。”可见当时发往尚阳堡的流人,不一定非到尚阳堡,到了奉天也就算到了尚阳堡了。档案学界公认,清前并无“档案”一词,直到康熙初年才出现于宫廷。档案是什
7、么?是《纪略》首次作出解释:“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片若牌故也。存贮年久者曰档案,曰档子。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然今文字之书于纸者,亦呼为牌子、档子,犹之中土文字,汉以前载在竹简故曰简;以韦编贯故曰编。今之人既书于纸,为卷、为部,而犹呼之为编、为简也。”开诠释“档案”一词的先河,是对档案史学的一大贡献。《纪略》还记录一次反击沙俄入侵的历史事件:“康熙四年(1665年),阿罗斯率八千余人入索伦部取貂皮,而淫其妇女。宁古塔将军巴海轻骑往袭之,全歼其军,脱者四人耳。于是筑城于雅克萨。”沙俄为患
8、二十余年,康熙二十八年,皇上命佟国纲、索额图,前往说明利害,乃毁雅克萨城,退地五百里,以尼布楚为界。血泪写就《柳边纪略》《柳边纪略》作者署名:山阴耕夫杨宾。1650年,杨宾生于浙江绍兴,是一位著名的才子、学者,耕夫只是他的号,其父杨越,明末诸生,清兵攻入江南之后,杨越与海上郑成功暗通消息,准备策应抗清。康熙元年,事情败露,多人被杀头,杨越携妻范氏,被流放宁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