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2.5自由落体运动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2.5自由落体运动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

ID:14888579

大小:11.40 M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30

高中物理2.5自由落体运动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物理2.5自由落体运动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物理2.5自由落体运动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物理2.5自由落体运动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物理2.5自由落体运动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2.5自由落体运动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自由落体运动》一、设计思想本节课的内容是高中物理必修Ⅰ第二章第五节,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先通过对生活中相关事例的研究,引出自由落体,再通过实验,得出自由落体的相关规律,最后让同学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测自己的反应时间.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适时渗透物理思想,强调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与研究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以及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的意识与能力。二、教材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物理必修Ⅰ第二章第五节

2、的内容,是高中物理基础章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的倒数第二节,它是全章的归纳、应用、扩展。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深入分析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也为后面的平抛运动的学习打好基础。新教材对这部分的内容分为二块。一块通过演示、实验,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明确重力加速度的意义,使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具体、深入的认识。另一块即下一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介绍落体运动的研究历史,主要是介绍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和他的科学思维方法,使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认识上升到更高的层

3、次。本节课是在知道了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的运动性质。三、学情分析1、高一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通过质点的学习,已经知道研究问题时,有时要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但在具体应用时,还是有很大的难度,学生不清楚所研究的问题,哪些因素是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所以在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概念的过程中,要通过做一些实验,让学生明白在有些运动中,空气阻力是次要因素,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2、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已具有的知识:已经掌握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种类、相应的概念、规律与特征,初步掌

4、握了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基本方法。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的实例和特例,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如何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探究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3、可能存在的困难:学生对实验的数据处理。4、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从生活中到处可见的落体运动着手,然后层层深入,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要的课堂形式,最终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在实现知识构建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

5、能:(1)、通过实验探究去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能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4)、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2)、引导学生养成进行简单物理研究习惯、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的实质。3、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能力。(2)、渗透物理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五、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       (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及自由落体的加速度。2、教学难点:自由落体运动中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相同。六、教学策略与手段1、根据本节课特点,抓住实验探究这条主线。演示实验和操作实验的现象观察、数据处理、所得结论均由学生自主完成,因此在充分落实“双基”教学

7、和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培养探索能力的思想指导下,使学生能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学会学习和科研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成就感。2、本节课的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与动手合作操作实验,同学之间对实验现象的相互讨论,来明白什么样的运动称为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是什么性质的运动,以及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操作、分析及知识迁移能力,有效地突出重点。这样做能很好地体现“三动”教学模式

8、的特征,即“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符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七、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熟识匀加速运动的规律;提前预习本课内容。2、教师的教学准备;教师自制PowerPoint课件进行辅助教学。3、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1)演示器材:牛顿管、抽气机、两张相同的纸片,两个体积不等的重锤。(2)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铁架台、纸带及复写纸、重锤、刻度尺。八、教学过程[多媒体展示]1、情景引入(图1)           (图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