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883575
大小:110.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7-30
《加快推进产业升级促进产业转型五年行动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加快推进产业升级促进产业转型五年行动计划(2011-2015)加快推进产业升级,促进我区临港产业向更高水平的新型临港产业转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事关北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紧迫任务。为确保《北仑区贯彻“六个加快”推进“五大转型”实施方案》深入实施,根据区委区政府要求,特制订如下实施计划。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六个加快”战略部署和区“五大转型”战略任务,发挥和挖掘港口、开放和产业三大优势,以开放创新为动力,环保低碳为导向,大平台、大产业、大
2、项目、大企业为抓手,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高端化、临港工业循环化、传统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现代农业高效化,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北仑特色的新型临港产业体系。(二)基本原则——资源集聚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吸收、整合、集聚内外优势资源和要素,促进产业链上下相互配套、专业分工和高效发展。加强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规范产业准入门槛,发展绿色制造和低碳工业,促进可持续发展。——存量调整和增量投入相结合。24改造提升临港工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政策保障和投入力度,培养成全区产业新增长点。——
3、政府引导和市场导向相结合。运用市场“倒逼”机制、行业“互逼”机制,促进企业形成“自逼”机制,主动走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节能减排的转型升级之路。加强规划引导、公共服务、政策扶持、优化环境,切实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产业融合和创新开放相结合。坚定走北仑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入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有效衔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相互促进。以改革创新推动科学发展,以体制机制创新化解产业发展的瓶颈,以开放引导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持续增强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三)发展目标今后
4、五年,坚持在调整中促发展,在发展中调结构,把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任务,着力加强二、三产融合,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推动产业集群化、循环化、规模化发展,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打造华东地区重要的现代化产业集聚区。——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快于全区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幅在12.5%以上。“三位一体”港航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各类大宗物资(商品)交易平台年度交易额突破1500亿元。临港基础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双轮驱动”的工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24
5、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率高于同期工业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创新能力取得新突破。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6%。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达到80家。工业新产品产值率在16%以上。——竞争能力取得新进展。产值超过500亿元的企业1家,产值超过200亿元的企业2家以上,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企业11家企业;形成全国服务业500强企业2家,省服务业500强企业8家以上。——集约程度取得新提升。建成一批“产业规模大、产业特色明显、综合功能优化、资源集约利用、核心竞争力强”的产业基地和功能区,重点产业基地
6、进入国家、省、市级产业基地行列。——节能降耗取得新成绩。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主要高能耗行业对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市定目标。“十二五”时期加快推进产业升级促进产业转型的主要指标目标表序号指标2010年2015年平均增长%(提高)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12——12.52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亿元)1614≥4000≥203大宗物资(商品)交易额(亿元)——≥1500——4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052.6[5.5]5高新技术企业(个)73100[27]6市级以上工程
7、(技术)中心(个)5880[22]7工业新产品产值率(%)17.1≥16——8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完成市定目标——9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完成市定目标——10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完成市定目标——二、构建主体产业(一)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24依托既有临港制造业发展基础和优势,进一步推进产业集聚发展、转型发展,不断提高制造业发展水平和层次,建成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率先推进新型工业化。以集群化、规模化、循环化、低碳化为导向,大力发展石化、钢铁、造纸等临港基础原材料工业。以高端化、集成化为方向,
8、加快发展汽车及配件、注塑机、机床、电机、仪器仪表等装备产业。以品牌化、高端化为目标,改造提升纺织服装、文具、食品制造、模具、电线电缆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海洋高技术、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取早日形成规模。在全区形成临港基础原材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