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871468
大小:3.46 MB
页数:71页
时间:2018-07-30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省新课程培训教学设想电邮:liaqichao@163.comQQ:191032968办电:05786909056博客:blog.cersp.com//userlog16/32449/index.shtml青田中学叶新红专题一青田中学叶新红课程标准指出:《历史(必修三)》这个模块“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实际上就讲古今中外文化史。是以中国和世界历史中思想、科技和文学艺术发展的典型史实为主要内容的模块,其专题的排列采用了先中国后外国,先古代后现代,先思想理论后科技和文学艺术的方式。基本脉络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一
2、儒学简史专题地位本专题列为《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Ⅲ》的第一目,可见新课标和新编历史教科书对本题的特别重视。一方面固然因为其时序性,更重要因其历史和现实意义。这是由于它不仅构成了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特色,而且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后续文化史的教学起着铺垫的作用学法指导(1)切入点: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产物;理论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2)演变规律:思想文化具有传承性、创新性;求同存异互相批判、互相取代、互相融合,互相渗透(3)把握原则:先局部,后整体1.局部:代表人物的核心主张、特点2.整体:知识结构法、时间线索法
3、、比较法、图表法等知识系统化,整体化(4)如何对待:珍视传统,古为今用辩证取舍,发展创新专题主线:儒家思想如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的大致经过及其发展变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特色。专题难点:专讲中国古代思想史,涉及人物和概念较多,内容也比较艰深.如何将本专题的内容尽量讲生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起学生兴趣是最大难点。专题内容分析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重大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理学儒学的发展。4.列举李贽、黄
4、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课标要求总体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演变背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形成汉代成为正统宋明发展为理学明清新发展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和墨子的思想主张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思想流派的形成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的建议两宋时期程颢、程颐和朱熹的思想主张、明朝陆九渊和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李贽的反正统思想,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关于经世致用的主张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各课教学设计学习要求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
5、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传承对人类文明演变的价值。说明本课的主题是“百家争鸣”,学习时应结合以往所学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与经济领域的相关知识和阶段特征,理解这一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及其意义。“李悝变法”“商鞅变法”“墨家对认识论和逻辑学的贡献”等知识点为课外阅读内容。概念呈现“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难。“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争鸣在前期和中期,
6、主要表现为争鸣,后期表现为合流,争鸣是在争鸣中吸收,吸收是为了更好地争鸣。争鸣只是探讨问题,合流才是向解决问题迈进。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知识·梳理生平思想文化教育成就天人关系礼的思想哲学政治思想思想学说思想学说思想特点仁政思想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对孔子这段名言,你有什么感想?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个人简介孔子生平
7、材料1材料2子曰:“仁者爱人。”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论语·雍也》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材料31.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颜渊》知识点拔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领域核心内容思想学说政治思想“仁”和“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教育思想有教无
8、类、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礼、乐、身、御、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