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c—p煤系地层剖面

西山c—p煤系地层剖面

ID:14863509

大小:11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30

西山c—p煤系地层剖面_第1页
西山c—p煤系地层剖面_第2页
西山c—p煤系地层剖面_第3页
西山c—p煤系地层剖面_第4页
西山c—p煤系地层剖面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山c—p煤系地层剖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太原西山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简介西山煤田位于山西省中部,地跨太原市万柏林区、晋源区、古交市、清徐县、交城县、文水县。面积1898.4平方公里,南北长约75km,东西宽约20~50km,呈不规则长方形。该煤田包括古交(697km2)、西山(223km2)、清交(400km2)和东社(533km2)等4个矿区。资源量233.67亿吨,产量3158万吨,为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煤类。区内主要煤矿为西山煤电集团,产量占整个煤田的一半以上。西山煤田位于山西陆台中部,为一个两翼不对称的复式向斜构造。太原西山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标准剖面位于西山煤田西铭井田内,距太

2、原市中心20km。地理坐标:北纬37°50′47″,东经112°23′15″。剖面全长2.44km。本区交通便利,经太(原)古(交)公路东可至太原市,西可抵古交市。区内最高点标高1440m,最低点标高1065m,最大相对高差375m。华北石炭~二叠纪地层平行不整合于中奥陶统峰峰组之上,层序自下而上为:中石炭统本溪组、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剖面上保留着丰富的沉积构造、生物化石等地质遗迹,它们反映了当时海陆变迁的沉积环境,并记录了该地区晚古生代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古构造以及成矿作用的地质信息。这些地质遗迹

3、是自然宝库中极为稀少的、不可再生的无价资源,它在沉积学理论及成煤作用研究上均具重要的实际意义,是人类的宝贵遗产。太原西山西铭矿~七里沟一带现场教学内容概述踏勘路线:学校步行→16路公交→斜坡再坐缆车→步行至西铭矿→七里沟→骆驼脖沟→原路返回观测内容:太原西山月门沟煤系,即华北地区C~P煤系地层标准剖面No.1点位:西铭矿机电科以西50米,电车道北侧。点性:C2b/O2f地层接触关系以及C2b第一段的岩性、岩相特征。内容:华北古生代地层特征。中奥陶世后,华北地区地壳整体抬升,成为陆地,遭受剥蚀,历经大约1.5亿年,致使缺失地层O3、S、D、C1,直到中石炭世才

4、又复下沉,再度接受新的沉积。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主要为灰色、深灰色厚层致密状石灰岩夹白云岩和薄层泥灰岩,顶部夹有两层石膏层,含动物化石头足类珠角石。由于长期风化剥蚀,O2f顶面形成凹凸不平的剥蚀面,非常明显,与上覆地层C2b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特征:新老地层平行接触产状一致,但其间存在明显的剥蚀面,表明沉积有间断,地层有缺失,生物突变。平行不整合接触表明地壳发生了上升(剥蚀)、下降(沉积)的过程;其意义在于:有助于我们了解该地区地质构造运动的性质和时代,是划分地层、建立地层顺序的重要依据;同时,剥蚀面是地质发展阶段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

5、个软弱带,成矿带,并且还是储油储水的良好场所。上覆地层中石炭统本溪组C2b平行不整合于O2灰岩之上,根据沉积特征分为两段:下段—铁铝岩段,6~8米;上段—畔沟段,16米。铁铝岩段主要由红褐色、褐黄色的铁铝岩、浅灰白色的铝土岩、灰中带红色的铝土质页岩、细砂岩、粉砂岩和粘土矿物组成。铁铝岩工业类型叫“山西式铁矿”,即褐铁矿,以窝状储存。黄褐色,形态为多孔状、块状或土状,硬度2~5,随含铁量多少以及风化程度而变化。褐铁矿含铁量较低,一般<30%。铝土岩灰白色,鲕状、豆状结构。铝土岩能否成为工业矿床,需看Al2O3的含量,若Al2O3的含量大于40%,或者铝硅比值A

6、l2O3/SiO2大于2.6,即可称为铝土矿。此处所见铝土矿俗称“G层铝土矿”。由上至下编号,ABCDEFG,此层为G层,故称“G层铝土矿”。本溪组C2b沉积环境为滨海相、泻湖相,由于风化林滤作用,使Fe2O3、Al2O3富集,因其胶体带电,与海水发生化学反应,于是沉积下来,鲕状、豆状结构是受到波浪、潮汐的影响所致。此段基本没有化石,至少说没有标准的海生生物化石。No.2点位:西铭矿仓库后边西北角。点性:本溪组C2b上段—畔沟段的岩性及岩相特征。内容;本段厚度16米。主要是一套由海陆交互相的砂岩、页岩、粉砂岩、煤层和灰岩组成的岩系,因为其中既有海生的、又有陆

7、生的动植物化石,既有海相的、又有陆相的岩层故称海陆交互相;因其中含煤,所以称为煤系地层。畔沟段自下而上有灰岩三层,且每一层灰岩下面都有一层煤,这是太原西山月门沟煤系地层的特点。畔沟段煤层大多为薄煤层,达不到可采厚度。化石有脉羊齿、蜓类、腕足类、牙形刺等。沉积环境为沙坝—潮坪沉积。No.3点位:机房背后西侧山坡之上。点性:上石炭统太原组C3t晋祠段的岩性及岩相特征。内容:太原组C3t分为三段,晋祠段、毛儿沟段、东大窑段,厚度110米左右。晋祠段因晋祠砂岩发育而得名,厚25米,起于晋祠砂岩底面,止于西铭砂岩底面,整合接触于本溪组之上。本段岩性特征为一套海陆交互相

8、沉积,由砂页岩、薄煤层和灰岩组成。晋祠砂岩是由石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