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设计

ID:14855871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30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设计_第1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设计_第2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设计哈工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唐朔飞一、该课程应讲授的内容体系1.基本描述【课程中文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SOFCOMPUTERORGANIZATION【总学时】:68【讲课学时】:52【实验学时】:16【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安全专业、生物信息技术专业【先修课程】:数字电路设计2.教学定位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一门重要技术基 础课,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学习本课程 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

2、件各子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实现技术,建立计算机系统的 整体概念,对培养学生设计开发计算机系统的能力有重要作用。该课程为今后学 习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容错技术、计算机并行处理、计算机分 布式处理技术等课程打好基础。3.知识点与学时分配(1)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2.5学时)  计算机软硬件概念、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冯•诺依 曼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的硬件框图及工作过程、计算机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和 本书结构及学习指南。(2)第二章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0.5学时)  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及在各个不同领域的应

3、用。(3)第三章系统总线(3学时)  总线的基本概念、总线的分类、总线特性及性能指标、总线结构和总线的判 优控制及通信控制。(4)第四章存储器(10学时)  存储器分类和存储器的层次结构;主存储器(包括半导体存储芯片简介、静 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和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存储器与CPU的连接、 存储器的校验、提高访存速度的措施);高速缓冲存储器(包括Cache的基本结 构及工作原理、Cache--主存地址映像、替换算法);辅助存储器(包括辅助存 储器的特点及主要技术指标、磁记录原理和记录方式、磁盘存储器的结构、光盘 存储器

4、的存取原理)。(5)第五章输入输出系统(8学时)  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概况及组成、I/O与主机的编址方式、传送方式、联络 方式以及设备寻址;外部设备分类及简介、I/O接口的功能及基本组成;程序查 询方式的工作原理及程序查询接口电路;程序中断方式的工作原理及程序中断接 口电路、中断服务流程;DMA方式的特点、DMA接口电路的功能、组成、类型及 DMA的工作过程。(6)第六章计算机的运算方法(12学时)  计算机中有符号数(原码、补码、反码、移码)和无符号数的表示;计算机 中数的定点表示和浮点表示;定点运算(算术移位和逻辑移位、补

5、码加减、原码 补码乘法、原码补码除法)及相应的硬件配置;浮点四则运算和算术逻辑单元及 进位链。(7)第七章指令系统(4学时)  机器指令的一般格式、操作数类型和操作类型、指令的地址格式和寻址方式 、指令格式举例和RISC技术。(8)第八章CPU的结构和功能(4学时)  CPU的功能及结构框图、指令周期、指令流水和中断系统(包括引起中断的 各种因素,中断系统所需解决的共性问题,如中断请求标记、中断判优、中断响 应、中断服务、中断返回、多重中断等)。(9)第九章控制单元(4学时)  微操作命令的分析(按取指周期、间址周期、执行周期

6、和中断周期分析不同 指令的微操作命令)、控制单元的外特性、多级时序系统、控制方式和控制信号 实例分析。(10)第十章控制单元的设计(4学时)  组合逻辑设计(包括组合逻辑控制单元框图、微操作节拍安排、组合逻辑设 计举例);微程序设计(包括微程序控制单元框图及工作原理、微指令的编码方 式、微指令地址的形成方式、微指令格式、微程序设计举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