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的哲学性解读

中国文学的哲学性解读

ID:14855291

大小:64.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7-30

中国文学的哲学性解读_第1页
中国文学的哲学性解读_第2页
中国文学的哲学性解读_第3页
中国文学的哲学性解读_第4页
中国文学的哲学性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的哲学性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文学的哲学性解读五、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心理推理在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不同流派、不同作家和不同作品,其心理逻辑的推理方式也不同。概括地说,主要有三种形式。(一)心理演绎。其特点是思维主体从客观世界的某一个感悟点出发,然后让思维之缰围绕这个点演绎开去,构成一幅以这个感悟点为核心的社会生活变形图,最后达到揭示社会本质这个心理演绎的根本目的。心理演绎在许多中国现代意识流小说、象征主义、新感觉派小说、超现实主义和新小说派中,都得到成功的运用。以意识流小说为例。它直接的思想来源是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柏格森的直觉论和“心理时间”说,以及弗洛

2、伊德的无意识说和梦幻理论。他们理论中的“无意识”和心理时间,不仅是意识流小说创作的理论依据,而且正是意识流小说心理演绎的感悟点和时间轨迹。这里,试就“现代”派诗人戴望舒(1905~1950)的《古神祠前》、“九叶”派诗歌和西方意识流小说代表作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阐释。《古神祠前》呈现扩张性的流动意象,开始是一只蜘蛛,接着变为生出翼翅的“蝴蝶”,后来又化作一只“云雀”,最后幻化成一只翱翔于青天的鹏鸟,意像随诗人的前意识流动,通过一系列心理演绎,推导出这样的人生主题:社会是变幻莫测的,人的命运是难以捉摸的。“九叶”诗派是在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

3、形成的一个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诗流派。它对西方现代主义的融汇和创新,对中国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对于推动中国新诗的现代化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正如现代诗人艾青所概况的那样:“接受了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采取欧美现代派的表现技巧,刻画了经过战争大动乱之后的社会现象。”⒁如陈敬容的《鸽》中所写:“暗红色的旧瓦上/几只鸽子想飞/又停下了/摺叠起灰翅膀伫望”。诗通过对鸽子欲飞还休的描写,演绎出诗人对人生前途徘徊观望的情态。“人与人之间稀薄的友情/是张绷紧的笛膜:吹出美妙的/小曲,有时只剩下一支嘶哑的竹管”。杭约赫的《复活的土地》,采用自由联想式的意象组合,省略了意象和

4、意象之间的锁链,演绎出个人命运的渺小与无奈。《喧哗与骚动》主人公昆丁,是哈佛大学学生,唯美主义者。他有一个妹妹叫凯丹斯(小名凯蒂),是他全部美好理想、希望、追求的化身,他全部的爱倾注于她。然而,他却发现妹妹与推销员达尔顿·艾密司乱伦。妹妹的沉沦、堕落使昆丁的全部理想、希望、追求破灭了。这天(1910年6月2日),他在彻底的精神崩溃与绝望中徘徊于哈佛大学的宿舍里,准备自杀。美国作家福克纳(1897~1962)抓住昆丁自杀前极度绝望的心态这个对社会生活的感悟点,进行一系列巧妙的心理演绎---昆丁想起父亲康普生为妹妹结婚发出的通知,他把这封信视为不祥的棺柩,接到后3天没敢

5、拆;他想起妹妹与达尔顿·艾密司乱伦后,他去向父亲“承认”是自己犯的乱伦罪,希望把妹妹的堕落与别的男人排开;他想起自己去找达尔顿·艾密司报仇,艾密司把枪给他叫他开枪,他却没有,因为‘他会上哪儿去她也会去我也会去“(那样大家都会死,昆丁却不愿看到妹妹死);他想起自己一家人在得知妹妹失身后的震怒:母亲拿了一张洒了樟脑水的手帕在哭泣,父亲决定让妹妹去法兰区·里克(印第安纳州南部一疗养地)换换环境,借以摆脱与达尔顿·艾密司的关系;家里人把空箱子从阁楼搬下来准备行装,空箱子的声音令自己想到棺材……昆丁意识喷泉一般涌动,他心理逻辑的演绎快速推向变化万千的时空,但不管如何变,都是感

6、悟点---昆丁自杀前极度绝望的心态演绎的结果。(二)心理归纳。其特点是作家把对客观世界的若干具像的像外之意的看似不经意实则有意识、有筛选的把握,归结到某个感悟点上,再通过这个感悟点把握世界的本质。在存在主义、荒诞派和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中,心理归纳的特点最为明显。存在主义以阐明、探索人的存在作为宗旨。存在主义的存在是指孤独的个人与自身的关系,他的自我意识和种种非理性的情绪体验;人的存在是荒谬的、邪恶的,世界就是这种邪恶力量的总和。存在主义的这种哲学,反映在文学创作中,作家对客观世界本质的揭示,往往表现为对人的种种存在方式的非理性的心理归纳。“现代”派诗人戴望舒的《印

7、象》,连用7个意像组合成一个虚幻缥缈的境界,来暗示某种缥缈的记忆,心理归纳的特征就非常明显。同样,后期新月派诗人卞之琳(1910~)的诗歌,由于受《死水》以后的闻一多的熏陶,特别是受波特莱尔的影响,在用象征主义表现生活中,心理归纳的特征就非常明显。以《断章》为例,“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全诗4句,就有4个意象主体的转换;通过人们屡见不鲜的“风景”的刹那感悟,对日常生活现象进行哲学上的穿透与开掘,情景相融,实现哲理与形象的巧妙融合,最后归纳出事物相对性的人生哲理这样一种心理概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