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文明冲击下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对电影《诺玛的十七岁》的传播分析

都市文明冲击下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对电影《诺玛的十七岁》的传播分析

ID:14846587

大小:4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30

都市文明冲击下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对电影《诺玛的十七岁》的传播分析_第1页
都市文明冲击下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对电影《诺玛的十七岁》的传播分析_第2页
都市文明冲击下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对电影《诺玛的十七岁》的传播分析_第3页
都市文明冲击下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对电影《诺玛的十七岁》的传播分析_第4页
都市文明冲击下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对电影《诺玛的十七岁》的传播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都市文明冲击下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对电影《诺玛的十七岁》的传播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都市文明冲击下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对电影《诺玛的十七岁》的传播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反映云南哈尼族文化的电影《诺玛的十七岁》的分析,从符号学,文化学等角度说明了少数民族文化是怎样通过影视艺术来传播的。并分析了少数民族文化面对现代都市文明冲击所产生的文化趋同,民族特色流失等现象。关键词:《诺玛的十七岁》、少数民族、文化《诺玛的十七岁》是一部反映云南哈尼族题材的电影。它由章家瑞导演执导,由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云南良黎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选择当地哈尼族少女担任主角,原生态地演绎了云南红河州地区哈尼族的独特文化心

2、理和生活方式。影片《诺玛的十七岁》是章家瑞导演的红河州三部曲(《诺玛的十七岁》、《花腰新娘》、《红河》)的第一部。这部电影保有纯净美丽的视觉效果和原汁原味的民风民俗,是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大胆尝试。本文主要从这部影片入手,探讨一下影视作品如何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传播,以及这种传统的弱势文明如何面对现代都市文明产生的冲击。最后,文明的走向应该选择异质化的共生道路还是同质化的共赢道路(即,两种文明同时发展,互不干涉;还是两种文明交错影响,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是本文对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结论性思考。一、影片对少数民族文

3、化的传播从影像符号元素分析:符号是影片的表意元素。富有表现力的符号会使源于现实的影像产生丰富的内涵。《诺玛的十七岁》中有很多体现少数民族特有的符号式元素,恰当地传达出哈尼族人民的文化特性。首先,影片的开篇不久就用远景镜头拉出红河州壮观的山间梯田。天是蔚蓝的天,天底下是一片连绵的山,就在这山间豁然呈现一片片水灌梯田,山景映照在水中,水面呈现着蓝天。这是一幅何等美丽纯净的图景。梯田是哈尼族最重要的文化代表,千百年来,在高山峡谷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哈尼人创造总结出一套种植梯田的丰富经验。他们根据不同的地形、土质去修堤筑

4、埂,利用“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条件,把终年不断的山泉溪流,通过水涧沟渠引进梯田,形成色彩斑斓的“梯田文化”。杨圣敏主编《中国民族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第233页对哈尼梯田的表现穿插于整个影片中,哈尼姑娘诺玛在田间行走的图景,她站在自家对梯田的瞭望,来自城里的阿明拍摄梯田的秀美风光等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哈尼族在梯田中的插秧仪式。这也是影片表现哈尼民族的又一特有的文化图景。在这里,人的主体活动也是“符号活动”,从图腾崇拜到祭祀典礼,人在符号的想象和对虚拟生活的向往中,形塑着精神偶像,累积着崇拜仪式,进

5、而展开多种方式的文化传播。蒋建国《仪式崇拜以文化传播——古代书院祭祀的社会空间》,《现代哲学》2006年3月影片中是这样表现的:一位哈尼族老者站在梯田边上高喊:“插秧了!”众人站在水田中,一边动手插秧,一边齐声高呼。在插秧仪式中哈尼族的男女老少都要围在一起跳民舞唱民歌表示庆祝。这也是哈尼民族所特有的一种祭祀仪式,哈尼族的文化里有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反映在“插秧仪式”中,就是通过歌舞和插秧动作等方式来祭祀自然,祈求风调雨顺,来年丰收。在哈尼族插秧仪式中,还有个很有意思的象征。哈尼姑娘、小伙们在水田里互掷泥巴,第一

6、次掷的泥巴是要打在自己的心上人身上的,这也是哈尼族青年彼此表示爱慕的一种独特方式。影片通过对插秧仪式的表现传达了哈尼族在劳动、人与自然关系、婚恋等各个方面的文化特质。影片中还有很多图像符号也传达着哈尼的民族文化。如,诺玛的哈尼族服饰。哈尼族一般喜欢用藏青色的哈尼土布做衣服。男子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以黑布或白布裹头。妇女多穿右襟无领上衣,下身或穿长裤或穿长短不一的裙子,襟沿、袖子等处缀绣五彩花边,系绣花围腰,胸佩各色款式的银饰。杨圣敏主编《中国民族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第234页又如:哈尼族以大米和玉米为主食

7、。诺玛进集市卖烤玉米是这部影片情节发展的重要步骤。诺玛和她的奶奶平时也以米饭和玉米为主食。哈尼族喜欢吃肉,平时会把吃不完的肉制成肉干吧,有尊贵的客人来访就会拿出来待客。电影中有一个情节就是,阿明来诺玛家里,奶奶让诺玛去拿牛肉干吧待客。说到牛,哈尼族还有一个习俗是敬牛,这在影片中也有所表现。诺玛的奶奶织布作出很漂亮的垫子,让诺玛拿去给快要进栏的小牛带上。牛是耕种梯田的得力助手,所以哈尼族的敬牛习俗经久不衰。母牛生下牛犊,全家即上山觅割嫩草喂它,有的还加喂肥肉和红糖水;如遇冷天,不惜用旧衣服、棉絮为之包裹御寒。牛犊

8、生下的第三天清晨,主人家将蒸好的一大甑子糯米饭放在牛厩前,按家中人口和水牛母子数字,捏制如碗大的若干饭团,给牛各喂一团后,家人分取一团就地食用。此俗意味着人、牛地位平等。连芳《高山流水孕养的千年梯田文明》,云南日报网一部电影中的符号元素不仅包括图像,还有语言、音乐等听觉符号。在电影中,音乐的适当运用对于表达主题,烘托效果,推进情节进展具有尤其重要的作用。《诺玛的十七岁》主要运用了三种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