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835626
大小:4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30
《吡蚜酮生物活性与应用技术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吡蚜酮生物活性与应用技术进展摘要:吡嗪酮的作用方式为触杀、摄食、内吸、渗透等,其综合毒力也是由触杀、内吸、摄食等毒力联合组成。吡嗪酮具有持效期长、对成虫和若虫均有效等特点,用75~150g/hm2可有效防治稻飞虱,用30~90g/hm2可有效防治蔬菜蚜虫、小麦蚜虫等。在用药策略和使用技术方面,吡嗪酮可用于飞虱及蚜虫等害虫的综合治理,特别适用于防治对吡虫啉等产生抗药性的稻飞虱;当稻飞虱大发生时,应与毒死蜱等速效性优的药剂混合使用或加大用药剂量;在稻田使用时需要保持浅水层,以保证药效的发挥。关键词:吡蚜酮生物活
2、性口针穿透阻塞吡蚜酮(pymetrozlne)是一种专门作用于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高效新颖杀虫剂它是一种新类型杀虫剂——吡啶类杀虫剂的代表。1993年由Ciba—Geigy公司(现在先正达公司)生产,可防治蔬菜、果树、园艺作物上的各类蚜虫和粉虱,也可以控制水稻叶蝉、飞虱类等害虫,剂型有可湿性粉剂、水分散性粒剂等。江苏省农药研究所于“九五”期间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吡蚜酮的研究开发”,并在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进行了产业化开发,该品种实现国产化,先后在蔬菜蚜虫、小麦蚜虫、稻飞虱的防治上取得了农药临时登记。近
3、年来,由于稻飞虱的暴发,吡虫啉因滥用导致飞虱产生抗性,在部分地区使用吡蚜酮防治产生抗性的稻飞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引起了植保部门和农民的广泛关注。因其对哺乳动物的低毒性、鱼类非靶标节肢动物的安全性得到世界性的广泛应用。l997年起,该药先后在土耳其、德国、捷克、巴拿马、马来西亚、日本、美国和南欧、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登记,并陆续上市。1.理化性质吡蚜酮又名吡嗪酮,通用名:pymelrozine,商品名:Chess、Plenum等,代号CGA215944纯品为无色结晶,熔点:217℃,密度:1.36(20℃)蒸气压
4、:<4×10pa(25℃),分配系数(25℃)㏒P=一0.18,溶解度(L):水0.25(25℃)、乙醇225(20℃)、己烷<0.001(20℃)[1]。化学名称:(E)一4,5-二氢一6,甲基一4一(3-吡啶亚甲基胺)一1,2,4一三嗪一3(2H)一酮。合成是6以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过酯的肼解、成环反应、胺的烷基化、酮和肼的缩合、酰胺的水解、胺和醛的缩合六步反应合成,合成总收率52.9%,产品纯度99.95%(液相分析结果)[2]。2.生物活性1999年张存政[3]报道吡蚜酮对蔬菜蚜虫具有活性,室内生
5、测采用喷雾时其LC500.2144mg/L,LC90为6.2552mg/L。速灭杀丁LC500.1829mg/L,LC9076.7397mg/L。2000年顾正远[4]等报道,室内采用试管法(稻苗在药液中浸渍,晾干后接入2-3龄若虫,72小时调查死亡率)时其LC90为14.29mg/L,相同条件下,噻嗪酮的LC90为13.27mg/L。2.1杀虫谱吡蚜酮对一些重要的同翅目害虫有很好的防效。蚜虫的成虫和幼虫对该药剂都很敏感,白粉虱的1龄若虫和成虫对其最敏感,但对该药剂的敏感程度仅为蚜虫的二分之一;粉虱的第二、
6、三和第四龄若虫就远不如其成虫敏感。在水稻田,吡蚜酮对叶蝉也有一定的防效。据郎玉成[5]报道:吡蚜酮对鳞刺目的小菜蛾、棉铃虫、甜菜夜蛾、对蚕豆蚜、褐飞虱有效。吡蚜酮具有很高的选择活性,对有益的节肢动物安全,室内和许多室外试验表明,吡蚜酮对大多数天敌昆虫的影响很小,这正是它有别于其它杀虫剂的显著特点。2.2作用方式吡蚜酮对褐飞虱的摄食毒力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提高,与氟虫腈、毒死蜱相比,吡蚜酮的摄食毒力并不高,但摄食毒力只是其综合毒力的一部分,它同时还具有触杀、内吸等作用,因此其田间使用效果优于实验室摄食试验效果。根
7、据郎玉成[5]报道:吡嗪酮具有摄食、内吸作用,内吸毒力高于摄食毒力。再据顾正远[4]等报道,吡嗪酮具有触杀、渗透作用,因此其综合毒力由触杀、摄食、内吸等毒力联合组成。2.3作用机理与毒理特点吡蚜酮不仅是一种新型杀虫剂的代表,而且还具有独特的作用方式虽然它没有击倒活性,不会对昆虫产生直接毒性,但是,昆虫一旦接触到该类药剂,就会立即停止取食.并且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且这种停食现象并不是由于拒食作用引起的。其作用方式为“口针穿透阻塞”效应[6]6,虽然这一机制尚未确定,但是,仍可以有选择性的利用。吡蚜酮对昆虫的致
8、死作用很慢,并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在因停止取食而死亡之前的几天时问内.处理昆虫可能会表现得很正常。何茂华[1]研究,吡蚜酮在植物体内具有内吸输导活性,它能够在韧皮部和木质部内进行向顶和向下的双向输导。土壤处理和茎叶处理表明,吡蚜酮能够穿过植物薄壁组织进人植物体内,并能够产生很好的防效,因此,在茎叶处理以后产生的新生组织也会产生探护作用。根据何茂华[1]报道,吡蚜酮分别经过点滴、经口、注射三种方式处理蚜虫,都会立即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