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珠三角街面犯罪的防范与打击

论珠三角街面犯罪的防范与打击

ID:14832995

大小:4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30

论珠三角街面犯罪的防范与打击_第1页
论珠三角街面犯罪的防范与打击_第2页
论珠三角街面犯罪的防范与打击_第3页
论珠三角街面犯罪的防范与打击_第4页
论珠三角街面犯罪的防范与打击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珠三角街面犯罪的防范与打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珠三角街面犯罪的防范与打击【内容提要】街面犯罪是困扰当前广东治安的核心问题之一,它是最能影响民众安全感及民众对公安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在整个动态环境下的治安防范和控制工作中居于重要地位。遏制街面犯罪是对公安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驾驭社会治安局势和服务于经济发展的能力的检验。本论文紧密结合广东当前防治街面犯罪的措施,从街面犯罪的特点、高发原因、常用防治措施、工作难点等角度加以分析评估,提出了打击防治街面犯罪的总体思路。  【关键词】街面犯罪防范打击  街面犯罪一般定义为发生在城市街道及其两旁开放场所内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2、。公开性是街面犯罪与其他违法犯罪形式的最大区别。街面犯罪的发案地点、或犯罪嫌疑人的行动方向,主要是在公开的道路、广场或街道两旁的开放场所内,因此,它具有明显或部分的公开性。在街面犯罪中,犯罪不再偷偷摸摸,令民众咋舌;一桩犯罪,多人受害,心理惊吓不亚于财物损失;目睹犯罪,围观民众的安全感也被强行剥夺;见义勇为,流血又流泪,整个社会陷入“寒蝉效应”中;街面犯罪打击不力,公安遭罪,政府受累,城市形象破坏,陷入“多输”泥潭。  一、当前街面犯罪的特点  当前的街面犯罪,从珠三角地区特别是广州来分析,呈现一些明显的特点。  

3、第一,侵财类犯罪占绝对首位。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犯罪的增长将首先发生在与社会发展水平关系最为密切的财产犯罪领域,财产犯罪在全部犯罪中的比重会逐渐增大。从街面犯罪的情况来看,也符合这个规律。街面犯罪主要表现为抢劫、抢夺、扒窃、拎包、诈骗、伤害、盗机动车辆和车内财物等侵财型犯罪。  第二,街面犯罪案件上升趋势得到控制,但发案总量依然不容乐观。2004年全国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470多万起刑事案件中,80%发生在街面①。2006年上半年,广州全市刑事立案下降8.1%,其中市民最关注的“两抢”案件下降22.5%.其中,“两抢”

4、发案的下降数,是在前三年连续下降的基础上取得的,而这一下降幅度,是广州开展打击“两抢”街面犯罪多年来从未有过的②。据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有关人士介绍,2005年广州审理“两抢”案件2000件,占到刑事案件的50%,广州现阶段治安的主要问题是街面的“两抢一盗”问题,街面犯罪占了所有犯罪的70%以上③。  第三,街面犯罪的手段呈现多样化、智能化、专业化的特点。当前,街面犯罪的形式花样繁多、不断翻新,呈现多样化特征。在盗窃机动车、电动车等案件中,作案手段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犯罪嫌疑人利用“解码器”、“专用钥匙”、“专用剪

5、刀”打开车锁方便快捷,作案成功率大大提高。在盗窃机动车案件中,盗车、伪装、运输、销赃、上牌“一条龙”作案已屡见不鲜,充分体现了街面犯罪的专业化倾向。  第四,犯罪的暴力性持续凸显。犯罪嫌疑人在作案过程中,为实施犯罪、逃避打击,大多携带匕首、短刀、棍棒等凶器,行凶伤人,暴力拒捕。飞抢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常驾车“冲撞”、“挤逼”、“强拉”或“摔打”被害人,常造成被害人受伤或死亡。被媒体报道的潮州“铁锤帮”,作案手段极度残忍,用铁锤击打被害人头部后实施抢劫,致多人死伤④。  第五,犯罪成员以外来中青年男性闲散人员及本地吸毒

6、人员为主,并有低龄化趋向。据调查,街面犯罪罪案件中的作案成员以外来人员占多数,约占全部作案成员的80%以上,高于其他同类案件。从年龄上看,17-35岁年龄段的成员约占60%,36-45岁年龄段约占30%,而16岁以下与46岁以上的作案成员在10%左右。  第六,团伙作案、职业化犯罪特征明显。当前,“两抢”、诈骗、盗窃、拎包、扒窃等街面犯罪,多为多人作案,分工合作,攻守同盟,利益共享。此外,形成了一整套犯罪链条,作案、转移、销赃渠道清晰,配合默契。而且,从事犯罪被部分嫌疑人作为一种职业。  第七,被害人,从高危群体、

7、弱势群体向一般群体扩散。一般犯罪的侵害对象,以“常走夜路终遇鬼”的高危群体最为常见。但街面犯罪改变了这一状况,将侵害对象指向了无辜的弱势群体(如妇女、老弱者等),并逐渐扩大到男性、其他年龄段等一般大众。  第八,大多街面犯罪缺乏有价值的现场,取证较难。街头犯罪不像室内犯罪那样会留下许多犯罪线索,多数现场没有勘查价值,可以认定犯罪的证据来源很少。  第九,街面犯罪的现场抓捕率低、破案率低。打击街面犯罪存在着抓现行犯罪难、调查取证难、排查布控难、审查深挖难、追捕缉逃难等问题,致使街面破案率低,导致街面犯罪案件的升幅远远

8、高出一般案件的升幅。这“一高一低”为在街面作案的犯罪分子留下了巨大的生存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第十,被害对象与嫌疑人缺乏必然因果关系,偶然性较大。犯罪嫌疑人选择被害人时,一般都以易得手、易逃离为标准,随意性、偶然性较大。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直接无矛盾纠葛,这也导致传统顺藤摸瓜侦查手段的失效。  第十一,作案地点一般为闹市地段、主干道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