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景物的关系探讨景物描写能力提升策略

从景物的关系探讨景物描写能力提升策略

ID:14827697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30

从景物的关系探讨景物描写能力提升策略_第1页
从景物的关系探讨景物描写能力提升策略_第2页
从景物的关系探讨景物描写能力提升策略_第3页
从景物的关系探讨景物描写能力提升策略_第4页
从景物的关系探讨景物描写能力提升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景物的关系探讨景物描写能力提升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景物的关系探讨景物描写能力提升策略  在初中生的习作中,经常出现描写不足的问题,表现为不知道想写什么景物,不知道如何处理景物的关系,自然也就抓不住景物的特点。事实上,中学语文教材有许多优秀文章,其在处理景物关系方面的经验颇值得借鉴。这些关系包括:主景与次景的关系,清晰景物与朦胧景物的关系,多种景物的和谐共存关系,景物的叠加关系,有形之景与无形之景的关系等。理解处理好这些关系,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景物描写能力,而且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  首先,学会处理主景与次景的关系。我们通常会先观察到抢眼的主景。对于同样的景物,由于观察方向的不同,景物呈现在人们面

2、前的方式也会不同。比如在一望无垠的绿野边有一座灰色矮小的农舍,当我们观察这幅景象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绿野而不是农舍,因为绿野鲜亮的颜色和广阔的面积占据了我们的视野,如果观察的方向是由远而近,在描写时可能用这样的句子:“一望无垠的绿野中有一座低矮的农舍。”如果观察的方向是由近而远,描写的时候我们可能会用这样的句子:“一座低矮的农舍坐落在一望无垠的绿野中。”在朱自清的《春》中,“小草儿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望去,园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显然小草是写作的主景。而下句“坐着、躺着、打两个滚儿,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中

3、,人就成为主景,事实上,以上人的所有行为都是在草地上完成的。但是,我们在阅读时,很容易将小草忽略,自动选择景物的主次。在朱自清的创作中如此,在读者的解读中依然如此。当注意力被集中到活动的、充满生机的“人”身上时,“草”自然被忽略了。而在这个句子“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中,不难想象,人们在疲惫之余看到的田野微风轻抚嫩草的情景,“人”退居到次要位置。三幅景物的主景与次景之间互相转换构成了动态的画面,连贯而流畅。在学生的景物描写中,极少关注到二者转换的微妙之处,文段中呈现的画面和画面之间显得断裂而孤立,因而缺少了流动的美感。可让学生选择一个场景,变换视

4、角,关注景物的流动性,进行写作训练。  其次,学会处理朦胧之景与清晰之景的关系。朱自清的“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前面写过“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将两者结合起来,可见烟雾朦胧的雨中小屋给近处的树叶儿和小草做了有力的铺垫,成为了主景不可或缺的背景。虽然在观察中朦胧的景物会让位于清晰的景物,但是朦胧的景物恰恰是表现清晰景物特点的不可或缺的背景。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古人擅长表现清晰与朦胧的微妙关系,比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中,我更愿意将骑马送别的岑参放在大雪飘飞的背景下,大雪迷蒙了众人的视线,包括读者在内,营造出天

5、地浑然一体的苍白,清晰的马蹄印向远方延伸,渐行渐远,渐渐模糊,朦胧之景与清晰之景共同构建出一幅韵味悠长的画面。但是在学生的习作中通常只出现清晰的景物,比如小草、树叶儿、马蹄印,而忽略背景,审美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学生看景只看到了其中的一部分,对某些景物完全忽略。这当然与人的认知习惯有密切的关系,据心理学家分析,当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些物体上时,即使有其他的物体与它同时出现,也会被忽略,即人们常说的“熟视无睹”。倘若生活中真正存在如同《春》中的美景,如果不是被它惊艳的美所震慑,惊叹,恐怕很难睁大眼睛细致入微地看组成画面的每一个景物,每一个美的元素。情感

6、是写作的基础,尽管在阅读中我们经常透过景物揣摩情感。但在写作前,情感已经潜入作者的内心,使景物在作者的视域中、心中停留一段时间,其中倘若理性的分析能够介入,那么理性与感性思维的融合将会使景物真正成为胸中之景,景物才真正地被看到。可见,情景交融和借景抒情中“情”与“景”并非主仆关系,而是因果关系,因为有情,所以景才成为景。而我们不是对每个看到的风景都会产生感情或是印象深刻的记忆,那么能够进入文本的景物自然不多。倘若强制性要求学生写某种景,我想学生只有人云亦云或是凭空捏造了。我建议让学生观察夕阳落山或下降中城市的景物,选取清晰与朦胧的景物后,进行习作训

7、练。  其三,学会处理多种景物的和谐共存。室内装修,园林设计,我们热衷于服务某种理念营造景与景的和谐。但是在学生的文章中,为什么会一团乱麻看不到井然的顺序呢?我认为与其教会它们如何写景,不如先教会它们如何去“看”景。在看景中可能会存在两种眼光:其一是作者的眼光,其二是读者的眼光。读文章就是试图使这两种眼光交叠在一起,和谐地共处,而不是使两者貌合神离。就像联盟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在百草园中,作者回忆的视线从低到高、由远及近,再顺势从高到低这是多么符合人看事物的思维逻辑和生活习惯,倘若打乱顺序,作者的眼睛似乎在百草园里乱转,显得神色慌张,这与回忆童年往事

8、的幸福感完全不吻合。文中的景物描写的手法值得借鉴,但是更值得借鉴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看”景物,学习看景物之后挖掘人文内涵,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