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研究

“阳光体育”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研究

ID:14822483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30

上传者:U-9954
“阳光体育”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研究_第1页
“阳光体育”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研究_第2页
“阳光体育”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研究_第3页
“阳光体育”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阳光体育”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阳光体育”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不断下降,新课改提出了阳光体育的理念,倡导高校公共体育课从工具性向人文关怀性转变,实现学生体育健康素质的提高。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对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一些建议,以供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阳光体育高校公共体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27-01  阳光体育提出了健康第一、面向全体的体育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健身方法、健身知识和健身意识的培养。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步入社会之前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一阶段的阳光体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阳光体育的提出   2006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要求学校开展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享受运动的体育健康活动。阳光活动要求学生掌握两项体育锻炼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阳光体育教学的提出,对高校公共课程设置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课程是指以健康为第一、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体育兴趣培养和注重个体差异,对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当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体育教学目标不明确  当前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普遍具有对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不明确的现象。有的体育老师以体育专业技能和知识的教学为目的;有的老师以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和疲劳,以娱乐和游戏为教学目的;有的老师将健康体育知识和锻炼方法作为教学的目的。  2.体育场地、器材和师资等建设不足  阳光体育要求每个学生都需要掌握符合自身身体素质的体育锻炼技能,不仅包含传统的足球、排球、篮球、网球、武术套路、散打等,也需要进一步增加太极剑、瑜伽、健美操、街舞、跆拳道等健身项目,同时加强健康知识为眼保健、外伤紧急护理等的教学。  3.教学模式单一,评价形式落后  当前高校虽然对体育教学进行了改革,由传统的统一教学改革为自由选择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爱好和身体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但仍然受到教学技术化、竞技化、组织一体化和目标达标化的传统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高校对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评价,仍然以专业技能达标最为主要的评级标准,对体育过程缺乏评价,学生存在着只是为了完成评价目标而进行体育活动,没有形成自主的、生活化的体育教学。教学模式单一和评价形式落后,导致健康第一的阳光教育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中难以实施。  三、阳光体育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的建议   1.创立多种教学模式,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阳光体育要求学校体育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这个理念,高校必须形成必修与选修相结合、专项和选修相结合、基础锻炼和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通过设置内容广泛、层次鲜明的教学课程模式,来满足新形势下不同学生的需要。如体育必修课注重对体育基本知识,理论知识和健身知识等的教学,选修课则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注重使学生掌握一两种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康复课程则是对体弱多病、身体残疾的学生设置的,进行身体康复指导的课程。多模式的课程设置可以实现阳光体育以人为本的原则。  2.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体育课程中增加街舞、攀岩、户外拓展、野外生存等新的体育项目来拓宽教学内容。也可通过增加跳绳、打沙袋、踢毽子、踩高跷、荡秋千等传统的、具有趣味性的体育项目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兴趣。拓展训练的项目一般主要的包括水上项目、户外项目和场地项目三类,其中场地项目对环境的要求较低,操作简单。如常见的背摔项目,由团队人员作为保护,体验人员闭上眼睛,双手打开向后摔倒。这一项目操作简单,可以锻炼学生们的相互信任;团队展现项目,是让学生为自己的团队通过队名、队歌等形式进行士气的展示,可以活跃气氛,增进团队相互人际关系;空中抓杠可以让学生挑战自我,克服恐惧心理。拓展训练的项目要包括个人挑战和团队协作两个部分,最后还要进行交流和总结。  3.贯彻阳光体育增强体魄的目标,加强运动符合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教学   阳光体育教学活动提出了以3-5年的时间实现我国在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提高,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针对当前体育课程设置不重视运动负荷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的现象,增强相关体育锻炼知识的教育。做到体育课程安排要合理,不能过大或者过小,还要做好针对不同学生的强度控制,避免出现班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两极分化的现象。  4.课程设置生活化  阳光体育下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应该从以学科为中心,到以学生和生活化的实践为中心,体育教学的内容包含有体育课程教学、体育活动、课外锻炼和体育竞赛等。体育课外活动应该作为阳光体育课程设置的一部分,通过老师的组织和指导,实现体育知识和运动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结合。  四、总结  阳光体育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改善我国在校学生体质下降,没有体育锻炼意识的问题而提出的。高校公共体育作为学生步入社会前重要的体育教学环节,通过更新理念和实施课程改革,对于实现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潘红玲.阳光教育理念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内江科技,2010(2)  [2]徐昊,傅钢强.“阳光体育运动”内涵、地位及意义的再阐释[J].山东体育科技,2009(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