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活动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活动

ID:14820991

大小:61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30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活动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活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研究报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活动——渔里丝网船的调查与传承南湖区余新镇中心小学602班指导老师:史林华、寿章元一、课题的提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魂。……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余新的前身叫“渔里”,渔里是由于渔民多而得名。渔里的水资源特别丰富,河道交叉风景秀丽,河岸边花红草绿,垂柳如烟;河道里鱼虾成群,味道鲜美。因此方圆几十里、上百里的渔民都聚集到这里捕鱼为生。聚集在这里的渔民大多数是一船为一家。每天傍晚,渔

2、民们妻子在船尾摇着橹,丈夫盘腿坐在船头用小棒拨撒下丝网。凌晨早早地出去收网,晨曦初露,他们船头接船尾摇着撸划着桨都来到渔里集市摆摊卖鱼,维持生计。他们觉得这里的收成比老家多,所以都不愿回去,长此以往,这里变成了一个渔民村——渔里。渔船是渔民捕鱼的主要工具之一,丝网捕鱼是这里渔民最常用的方法,为此人们就将这里的渔船称之为“渔里丝网船”。渔里渔民就这样世世代代在这渔船上辛勤捕鱼,过着能温饱的生活。他们勤劳好学、勤俭持家,船破了自己修,慢慢地学会了修船和造船技艺。有的渔民还成为当地的造船知名匠人,而且生意火爆。修船、造船工艺

3、及渔里丝网都已经成了余新的文化之一。这样进过长期积淀形成的文化现在面临消失,造船技艺将面临失传。2005年,余新镇政府为韩明华先生申报了造船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余小人有传承这一文化的义务和责任。作为余新这方水土所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渔里丝网船的现状如何?今后如何延续?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课题组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渔里丝网船的调查与传承》。二、活动目标1、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学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从“渔里”的由来到“余新”的形成,告诉学生”余新”的“身世”,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热爱人民;让学生懂得渔里渔民

4、今昔生活的变化,是党和政府对渔民的关怀和科技创新带来的好处,培养学生培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充分挖掘渔里丝网文化的内涵,通过学习,促使“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公民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2、通过活动让学生既要传承渔里丝网船,又要发扬南湖红船精神。3、通过动手实践,提高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与社会接触、增强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能以不同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6在活动交流中互相学习、发现、反思、改进,促进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三、活动过程第一阶段:宣传、动员及活动准备:1、制定调查内容1)成立船承小队

5、2)制定研究计划3)确定制作渔里丝网船模型4)确定辅导老师2、活动计划我们的课题名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渔里丝网船”的调查与传承队名“船“承小队指导老师史林华寿章元组员曹依妮曹沈彦、王帅、傅忆晨、范严鑫研究的目的让更多的人知道余新“渔里丝网船”,宣传“渔里丝网船”文化,传承“渔里丝网船”文化。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活动时间成员 “渔里丝网船”由来上网查找、调查问卷2017年8月至10月曹沈彦王佳雯 “渔里丝网船”制作与传承上网查找、调查问卷、采访、实地考察2017年10月至11月曹依妮范严鑫 供参考研究方法:1

6、、上网查找2、图书馆查找3、调查问卷4、采访、访问5、实地考察6、亲自实验……我们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采访对象不在。可以进行事先约定等。2、有关方面的技术问题。请老师、家长、专家指导等。我们预期的成果让更多人知道渔里丝网船,宣传渔里丝网船文化,学习渔里丝网船制作。成果的表达形式结题报告、小论文、体会、图片、教材等。第二阶段:活动阶段:(一)目标:完成调查内容(二)时间:4个月(三)形式:分组活动,采访、查资料、收集实物、拍摄照片。(四)小组汇总交流情况:有哪些收获、有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等。6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7、一)对渔里丝网船的调查余新的前身叫“渔里”,渔里是由于渔民多而得名。渔里的水资源特别丰富,河道交叉风景秀丽,河岸边花红草绿,垂柳如烟;河道里鱼虾成群,味道鲜美。因此方圆几十里、上百里的渔民都聚集到这里捕鱼为生。聚集在这里的渔民大多数是一船为一家。每天傍晚,渔民们妻子在船尾摇着橹,丈夫盘腿坐在船头用小棒拨撒下丝网。凌晨早早地出去收网,晨曦初露,他们船头接船尾摇着撸划着桨都来到渔里集市摆摊卖鱼,维持生计。他们觉得这里的收成比老家多,所以都不愿回去,长此以往,这里变成了一个渔民村——渔里。党和政府十分关心渔民生活,大多数渔民

8、都改行上岸办厂、开店,经商,有的成了厂长,有的是公司经理,逐步过上了好生活。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化作业程度的不断提高,捕鱼已经用上机动大船或者舰艇。所以现在余新河里的渔里丝网船已经很是少见,修船、造船的手工匠人面临消失。2005年余新镇政府将以韩明华的名义申报造船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余小人学习和制作的这艘代表着余新人民生活的缩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