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788433
大小:3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30
《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基本原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基本原则 摘要: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是科学推进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指导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之路。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基本原则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化,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进步。面对新的国内形势,要科学推进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2、必须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原则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今天,只有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中国的教育实际相结合,从而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才能够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过程。 1.坚持在处理中国教育实际问题中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是真理,但是它提供给我们的不是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方法。如何把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运用到中国的教育实践
3、中,是我们党和政府及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毛泽东、杨贤江、刘佛年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教育工作者研究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的国情,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历史上,也有些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断章取义、为己所用,给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劫难。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三代领导人,及时纠正了“文化大革命”时期错误的“两个估计”,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出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教育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对教育问题的认识提高到
4、了一个新境界,促进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就能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反之,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就要遭受挫折。 2.坚持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需要不断发展。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必须同各国实际相结合,对中国而言就是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相结合,同改革开放以后的教育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并把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加以总结,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政府及教育工作者立足于时
5、代特点和中国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实中的重大问题,探索符合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拥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 二、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1.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这是对党的十六大报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两个服务”的延续和深化,为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6、。为谁服务,既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又是教育中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这一基本要求。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集中体现。 2.坚持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论述是对十七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体现了中央领导集
7、体一以贯之的德育思想,始终将德育工作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坚持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着眼于专业化发展,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职业理念与操守,加强岗位锻炼和能力培养,增进交流学习,不断提升教育工作者的德育意识和育人能力;既切实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建设,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积极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与认同感;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实现知识提升、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大力推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