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788178
大小:6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30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6年1月修订)一、专业概况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属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南京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创建于2003年。本专业遵循高校人才培养规律、面向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综合性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着力塑造服务于教育科研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基础教育学校和高等院校课程与教学管理、学生事务管理、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课程与教学评估以及教师发展培训开发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本专业依托综合性大学所具有的学科群体优势、学术研究氛围,融合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研
2、究力量,统整式、前瞻式地培养课程与教学研究、评价、管理和服务领域的专门人才。授予学位:教育学硕士。往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教育科研机构,高校教学管理部门,高校学生管理部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管理部门,大中型国企的行政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企业的人才管培部门、行政管理部门等。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现代课程与教学理念、严谨治学态度、良好课程与教学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适应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工作需要的课程与教学专门人才。其具体要求是:1.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思想
3、方法和诚朴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学术道德。2.系统掌握课程与教学论学科领域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外大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动向,掌握高等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相关领域的新知识、新理论,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宽的知识面。3.具有方法论意识,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展教育研究工作,并具有运用教育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54.具有较强的国际交流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够在本学科使用外语进行学习、研究和交流。57.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工作
4、能力,善于进行跨学科合作,能胜任教学和管理工作,并具有独立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服务于课程与教学开发、设计与评估实践的能力。三、研究方向1.大学课程与教学原理2.大学课程与教学管理3.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原理4.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管理四、招生对象招收具有本科学历的高校毕业生以及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优秀的同等学力人员。本专业接收推荐免试生。五、学习年限学制3年。六、课程设置本专业准予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一般需修满总学分32学分。非本学科及同等学力入学者为36学分。其中:A类课程即公共基础课7学分;B类课程即教育学学位课程
5、4学分;C类课程即专业必修课程6学分;D类课程即选修课程14-18学分,其中3-5学分为跨一级学科选修课程。非教育学学士学位的硕士生需要在中期考核之前修读三门本科主干课程: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这三门课程的学习方式为自学,考核方式为开卷考试,考试时间在第三学期末。这三门课程不计学分。A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三门中选修一门(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1学分)英语(4学分)B类:教育导论(2学分)教育研究方法概论(2学分)7C类:大学课程与
6、教学的基本原理 (2学分)大学课程与教学的开发、设计和评价(2学分)大学课程与教学经典文献导读(2学分)D类:*大学教师、课程与学生学习专题研究(2学分)*教育科学的定量研究(2学分)*教育研究的质性方法(2学分)*SPSS在教育调查中的应用(1学分)*高等教育原理(2学分)教育统计学原理(2学分)多元统计分析(2学分)教育社会学(2学分)教育政策研究(2学分)高等教育管理(2学分)中外大学发展史(2学分)教育经济学(2学分)战略规划与管理(2学分)管理学经典论著导读(2学分)管理心理专题(2学分)课
7、程与教学论专题研究(2学分)注:带“*”者为指定选修课。另可选修本院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技术学、高等教育学专业或其他院系的相关课程。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生需补修教育学类的两门本科主干课程:“教育学原理”与“教育心理学”。这两门的考试时间定位第三学期末。七、培养方式1.教师团队集体培养和导师制相结合,集体制定培养方案和承担课程教学;论文阶段由专门的导师指导。2.7实行学生和导师互选制。研究生入学时不分导师,由教师团队集体培养。通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研究生加强与教师的广泛交流,从多方面了解教师的研究方向、研究
8、成果,在此基础上,于第一学期结束前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导师,此后在导师指导下学习课程、参与科研和进行论文写作。3.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相结合,要求研究生积极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工作,广泛参加校内外的学术活动,加强学术交流与研究协作,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服务能力。4.专业课教学采用教师讲授、课堂讨论、专题报告、自学、团队合作研究等相结合的方式。提倡研究生广泛研读专业领域和相关专业的重要著作,拓宽知识面,培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八、学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