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语言惯性与无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言惯性与无意识2005年第6期总第118期山东社会科学SHANDONGSOClAI.SCIENCENo.6GeneralNo.118语言惯性与无意识赵奎英(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摘要]对文学创作中经常出现的作品与意图冲突现象的解释,目前学界还主要局限于缺乏语言学视野的意识领域.但文学创作最终表现为运用语言的活动,而一切投入使用的语言都像运动起来的物体一样具有惯性.语言惯性是语言流动到一定程度时那种难以控制的自动化特征.在语言惯性驱动下的语言自由流淌,能够冲决自觉意识的控制,诱发作家的无意识和潜在意图,并可能导致作品与作者初衷
2、的冲突.语言惯性根植于人类的完成趋向中,显现在正常语言的挫折中,它使语言具有先天的表现性征.从语言惯性与无意识入手,能为理解作品与意图的冲突现象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关键词]语言惯性;无意识;文学作品;创作意图[中图分类号]1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12OO5]06删3—o4在文学创作的最后阶段时常会出现一种令作家尴尬的局面,那就是文学作品与创作意图的冲突.如普希金说:"达吉雅娜跟我开了一个多大的玩笑,她竟然嫁了人!我怎么也没想到."鲁迅没有想到阿Q会那么迅速地走向大团圆的结局.托尔斯泰没有想到安娜?卡列尼娜最后会卧轨
3、,渥伦斯基会开枪,等等.文学作品与创作意图的冲突还不仅体现在人物的结局违背作者的初衷上,还体现在客观效果与主观意图的偏离上.就象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白居易的《长恨歌》所表现出来的那样.对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少学者都进行过探讨,有一种较通行的看法认为,这一是由于"作家的意图不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二是由于"作家的创作动机中途发生了转换".①这种解释或许能够说明部分问题.但我们知道,文学创作归根结底是一种运用语言的活动,作品与意图的冲突不仅仅是一个心理学问题,它还应从语言学角度加以分析.同时,文学创作虽然主要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但无意识作为一种
4、重要的心理能力,会在作家没有明确觉察的情况下对文学创作的一系列过程暗中发生干扰作用.因此,如果人们忽视文学创作的言语特性,又把自己的心理学解释仅仅局限于意识领域的话,那么就注定难以切中问题的实质.从对无意识的重视这一角度看,荣格对文学创作的深层心理学分析,无疑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荣格曾区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艺术.他认为有些"文收稿日期:2O04—04作者简介:赵奎英,文学博士,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学作品(诗歌及散文)完全是从作者想要达到某种特殊效果的意图中创作出来的","他与创作过程完全一敛",这种类型的作品是很多的.而另一类作品"有着与生俱来
5、的形式,他想要增加的任何一点东西都遭到拒绝,而他自己想要拒绝的东西却再次被强加给他."这时他的自觉精神被突如其来的思想和意象所淹没,"他只能服从他自己这种显然异己的冲动,任凭它把他引向哪里."这时艺术家的自觉意识与创作过程并不保持一致.于是对第二种类型的诗人,他得出结论:意识不到的那种"异己"的灵感,其实正是他的意志在说话.∞荣格就把这种维持在意识阈下,仅被意识觉察不能被意识控制,直到其能量负荷足够运载它越过并进入意识门槛,暗中主导着艺术家的创作过程或对单纯的意识活动产生强烈的干扰作用的心理形式,叫做"自主情结"(autonomouscorlqID
6、Jex).0荣格关于创作的"自主情结"的论述,对于分析文学作品与创作意图的不一致现象无疑很有启发作用.但荣格这一理论的局限在于,他把文学创作中的"自主情结"主要归结于"集体无意识",试图抹杀"个人无意识"对于伟大作品创造的意义.再就是他对"自主情结"得以显现的力量和存在的方式的解释尚具有神秘主义的气息.如果我们不避苛求先驱之嫌的话,还可以说荣格没能以现代语言学的眼光看待语言与无意识的关系问题.荣格认为,关于"自主的创作情结究竟存在于什么地方",除非作家的创作提供了可供分析的"象征画面"也就是"原始意象",我们什么也不知道.关于"自主情"的显现,荣格
7、指出:自主情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当然要靠从意识中提取,除非意识93与自主情结保持一致.但这种情形若不发生,能量的疏导就产生了那种被让内(Janet)称之为'精神水准下降'的情形."④这也就是说"自主情结"的显现或者"依靠从人格的自觉控制之中汲取能量",或者依赖于自觉意识功能的退减.但至于"自主情结"作为"无意识"如何能从"意识"中获取进入"意识"的力量,作家的意识功能为何在创作中比在其他活动中更易于衰减或放松,并没能做出清楚科学的解释.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认为,语言是由任意性的符号组成的充满差别与对立的关系系统,这种差别与对立体现在语言两种最基本的
8、关系上,体现在纵横两轴上.那就是"句段(syntagmes)关系"(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聚合关系,选择关系),"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