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775650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30
《古代艺术品鉴赏课程小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小结系(部):艺术设计系2011-202学年第一学期教师沈海龙职务(职称)助讲授课班级10级公选授课课程古代艺术品赏鉴周学时2总学时24教材信息《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百科》教材评价:本教材分类详尽,脉络清晰,讲述系统,比较适合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代艺术品的门类,并能掌握各朝代艺术品的美学特征。学生情况分析:学生专业背景不同,造成课堂教学不能一视同仁,文科背景学生总体学习过程顺利,效果良好。而理科背景的学生相对较薄弱,人文素质过低,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重这些知识的学习。教学情况分析:本课程是理论选修课程。通过本门
2、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古代艺术的种类、特点,进而在此基础上掌握鉴赏的要点,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让学生逐步了解中国古代各类艺术品的形制、特点及发展状况,了解古代艺术品的一般美学特征,初步掌握传统艺术品的分析与鉴伪的方法,并且旨在树立起学生探索和发掘艺术的人文精神。教学改进措施及建议:学校应加大力度对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与培养,基础人文素质的好坏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或许更加重要,同时也能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地域传统文化的热爱,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个性。说明:1.
3、本表以课程为单位,一门课程一份课程小结;2.若某项内容较多,可另附页。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海融这是放在死人嘴里,用玉雕琢而成的精灵。我喜欢这种具有不同凡响来历的玉,因为名媛似乎总是胜于身世平淡的美人。它放于死者之口,本身就具有莫大的神秘性。如果翻开那些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逐一考察古代的葬制,玉——这个大自然集千万年造化凝炼而成的自然之魂,早已被定格在岁月都穿不透的历史之中,它自诞生之日就注定和死亡关联着。然而,你怎么也想不明白,在遥远的上古,那些地位尊宠的死者,选择用玉随葬的最原处的动机。把蝉和玉联系在一起似乎过于牵强,
4、但是,如果我们了解了玉的品性,再来认识古人以玉琢蝉的原初动机,就或许能明白其中的原委。蝉,这个幼小的精灵,似乎总是笼罩在文学的色彩中,自古就是文人反复吟咏的对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就有:“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以蝉喻人,口气充满赞赏。《史记》里的蝉,具有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又似乎是超尘脱俗的隐者,不沾染一丝俗气。曹丕《典论·论文》所言:“不假史良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可见蝉的人格之美;唐诗中的蝉也同样具有“高洁”的色彩,虞世南的诗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把蝉的高洁表露
5、无遗;骆宾王在《在狱咏蝉》里吟诵“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更是以蝉的高洁自喻。《说文解字》中赞玉有五德,其中“其声舒扬,专以远闻”一条,似乎用来专指这种玉的。可见小小的蝉其情其性,都笼罩在一片人格的纯洁之美中,也无怪乎古人以此作为佩戴或陪葬的用品。蝉能入土,又可羽化,放之死者口中,寓精神之不死,期待重生;把蝉佩于身上表示高洁,即便是世俗者也可寓“腰缠(蝉)万贯”之意;佩于胸前以示“一鸣惊人”。在古人精妙的想象中,那如脂类冰般晶莹传神的材质,更彰显着玉质美、人文美!玉蝉在土中孕育着丰富的色彩,岁月的尘埃赋予了玉蝉斑烂的沁
6、色,展翅之间总能让人感觉到来自时空中的久远的梦……汉代的玉蝉很小,刻划逼真,神情毕肖,双睛凸露而有神,尾稍上翘而欲啼。如以用途计,有三种:一是佩蝉,顶端有“V”形象鼻眼,用以穿系,挂在身上;二是冠蝉,腹部穿眼,用于帽饰;三是含蝉,放在死人口中压舌,无穿眼。这些形态各异的玉蝉,要观赏它们,在发掘一空的陵墓中已不可见,要到博物馆或文物市场才能看到。看这样的玉,我觉得还是应该在现场的—它与周围环境的呼应没有变化,也就更容易引起心灵的呼应。而在博物馆里看目圈有杂花生树的感觉,隔着一层玻璃,在被灯光照亮的同时,它内心的光,也被更强烈
7、的光冲刷掉了。佩蝉和冠蝉大都是生者欣羡蝉的高洁,以蝉来自喻自身品性的高洁。含蝉的寄予,无非是希望死去的人像蝉的幼虫,总有一天还能复活。在某个夏日出土蜕壳,发出鸣蝉,重新展翅在人间。摩挲把玩中的玉,与人类似沉默中的心心相印。而隔着玻璃,就形同说话。它能说出什么呢?它凸露的双眼看到过什么?它薄薄的翅膀寄予过怎样的理想?蝉是可以随便移动的,但庞大的地下墓穴不会,它在发掘后敞现出令人触目惊心的恢宏,当阳光巨大的光柱像燃烧的火焰抵达它的内部,小小的玉蝉,是否可以说出它那长期沉积掩埋在山体内部的厚厚的黑暗?有来历的玉早已穿越了生死,曾
8、经在那么长的时间内,在庞大的地下王陵中,死者在枯朽,木头在腐烂,铜和铁在生锈,但玉没有什么变化,它一如当初。如果那黑暗是阗寂的,玉就是灯火;如果那黑暗是污秽的,玉就是星星;如果黑暗中真的存在着一种动荡不息的生活(汉代人“事死如生”),那么,玉的忠告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那么深的黑暗曾吞没了一切,周围的东西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