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理论通史复习提纲

中国小说理论通史复习提纲

ID:14746247

大小:62.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30

中国小说理论通史复习提纲_第1页
中国小说理论通史复习提纲_第2页
中国小说理论通史复习提纲_第3页
中国小说理论通史复习提纲_第4页
中国小说理论通史复习提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小说理论通史复习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小说理论通史复习提纲一、史家小说观与文家小说观史家小说观念约开始于孔孟。重道崇实,崇实疾虚,即站在史学家的角度对小说进行评判,以内容情节是否真实为标准,追求实录的精神,选材叙事比较严谨。这一观念也反映在小说的收录上。早期的“小说”指的是“小道”,即浅显的道理,因此收录的作品大部分是明理的而不是叙事的,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到了北宋欧阳修才将记事类著述收录进来,且收录的原则仍是在修撰者眼中的实录性作品,将其作为史书的附庸,排斥虚构性作品。这种小说观不懂得小说作品的社会意义和艺术特性,对小说作品采取了排斥的态度,不利于小说作品的生产和发展。文家小说观约开始于庄周的《庄子》。文家小说观爱奇

2、用虚,虚实互立,即视小说为文学作品,支持小说作品中的虚构成分。《庄子》中的很多作品都是奇特的虚构故事,已达到了小说的水准。这一文学观念使一些史家小说观学者也开始批判地思考虚构的意义,兼具史家和文家二重人格。文家小说观的学者积极为小说辩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说创作的繁荣以及地位的提升。二、中国小说的源头1.神话传说古代神话传说是古代小说最早的载体,它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另外神话传说中还使用了大量的虚构想象。但是不能因此说神话传说就是小说,因为神话是一种无意识状态下的集体创作,而成熟的小说是个人的、自觉的精神创造。2.寓言故事早期寓言故事多出现在先秦诸子之书里,诸子之书以议论为主,说理论

3、辩十分讲究技巧,从简单的比喻到多姿的寓言,诸子们运用自如。寓言中编织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鲜明,具备小说的特质。3.史传文学史书传记中也蕴含了小说因素。史书记人记事,且史书作者在追求实录时难免对细节进行合理想象,对历史也很难保证绝对的客观公正。史书传记的结构方式、叙事模式和修辞传统都对小说形成和发展有直接影响。三、两汉时期小说创作开始萌芽的原因1.受神话传说、诸子寓言、史传文学的影响已经出现了一批小说成分浓厚的准小说,如《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等故事。为小说的萌芽提供了基础。2.两汉时期,《史记》、《汉书》等史传散文发达,司马相如等对汉赋文学也有所开拓,文学土壤比较肥沃,也为小说的萌芽提

4、供了良好的文学氛围。3.两汉时期流行天人合一论,如认为天象可以预示社会局势,善恶报应,因果循环。帝王也追求长生不老的神仙观,这些促进了小说创作中的虚构、想象、夸张的运用。四、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是魏晋时期出现的小说作品形式。“志”的意思就是“写”。志怪小说以写神灵鬼怪及其妖异怪诞之事为主,代表作为干宝的《搜神记》。从题材上可分为:①灵异志怪,主要写鬼怪精魅变异幻化之事;②博物志怪,主要写山川地理、人物传说、异境奇物以及古代琐闻杂事;③弘道志怪,记服食长生、求仙得道、度人济世的幻妄事迹;④宣佛志怪,写佛法威灵,善恶报应的故事。志人小说以记载人物的琐闻轶事为主,代表作为刘义庆

5、的《世说新语》。志人小说的兴起与汉代举荐制度的产物——品目有直接关系。品德好、孝廉、贤良方正可以被推举做官,品目之风既规范着士人们的举止,也使名士们的各种逸闻琐事流传一时,成为志人小说的重要素材。志人小说可分为笑话、野史、逸闻轶事三类。五、志怪小说繁荣的原因1.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战乱杀伐的社会现实对文士阶层敏感神经进行强烈刺激,文人们只好借谈神鬼来麻醉或慰藉生命的苦痛,用怪异的现实征兆预测未来的盛衰荣枯。2.传统巫文化与佛道二教对神秘世界的宣扬。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本土道教以及传统的巫文化为了发展信徒而大肆虚构玄幻灵异的事迹。3.文学的自觉引发的对小说文体的重新审视,将文学从政治

6、和宗教中解脱出来。六、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的艺术价值志怪小说一方面抨击了统治阶级祸国殃民的罪行,对百姓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具有深广的思想和社会意义;另一方面艺术成就显著,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幻想,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和观赏价值。志人小说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魏晋风度”与“名士风流”地真实面貌和生活情景,还暴露了当时社会和政治的黑暗,对统治阶级和豪门世族的贪婪残暴、穷奢极欲的悭吝狠毒给予了强烈谴责和抨击。七、先秦两汉以及魏晋时期的小说批评理念先秦两汉在对小说的态度上是总体轻视的。人们视小说为“小道”,君子不为,所以这一时期小说本身的创作也不及诗歌、史传,对小说创作

7、所做的论述也数量较少。仅有的小说论述也是受史学观影响,重实录。中国封建社会历来重视史学,是文学里的高级层次,是正宗的学问,受到统治阶级和正统文人的重视。在很长时期内,小说是否具有历史功能成了评价小说的重要标准和尺度。封建史学家崇实斥虚的思想倾向,过于强调文学著述劝善惩恶,宣扬封建纲常的教化功能观念束缚了小说创作。魏晋时期小说作品增加,小说地位得以提高,有了类似专论的小说序跋。但人们仍把写实与否当作衡量作品价值的重要标准,极力证明小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