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挖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暗挖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ID:1474375

大小:380.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7-11-11

暗挖隧道监控量测方案_第1页
暗挖隧道监控量测方案_第2页
暗挖隧道监控量测方案_第3页
暗挖隧道监控量测方案_第4页
暗挖隧道监控量测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暗挖隧道监控量测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区间隧道理工大学站~电表厂站区间位于学府路规划道路正下方,设计里程SK5+260.779~SK5+908.112,上行线长647.333米,下行线长646.796米,全长1291.753米,线间距9.3~13.5米,区间隧道最大埋深11.2米,最小埋深9米。电表厂站~清滨公园站区间位于西大直街规划道路正下方,设计里程SK6+135.412~SK7+124.029,上行线长988.617米,下行线长996.818米,全长1985.435米,区间出电表厂站时线间距为13米,在西大直街下线间距变为12米,然后过渡到清滨公园站为15.5米,区间隧道最大埋深16.6米,最小埋深

2、9.8米。2.工程地质与地下水文情况1.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概况1.2.1、工程地质本标段地貌类型为岗阜状高平原,平均自然纵坡较小。地层由上至下依次为:(1)第四纪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貌岸然杂填土(①):杂色,由砖块、碎石、粘性土等组成,松散~中密。0.0~0.5米多为柏油路面。层厚1.10米,层底高程149.46米。(2)第四纪上更新统哈尔滨组地层(Q3hr2al)粉质粘土(②):黄褐色,层状分布,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可塑。层厚2.70米,层底高程146.76米。粉质粘土(②-1):黄褐色,层状分布,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软塑。层厚1

3、.20米,层底高程145.56米。粉质粘土(③):黄~黄褐色,层状分布,钙质呈斑点状或菌丝状出现,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硬塑。层厚4.00米,层底高程141.56米。(3)第四纪中更新统上荒山组地层(Q2h2l)粉质粘土(④):黄~黄褐色,灰褐色,层状分布,受铁质侵染,并可见铁锰质结核,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可塑。本站有两层,层厚分别为3.00米、13.9米,层底高程分别为138.56米、119.76米。细砂(④-2):黄色、土黄色,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等,含少量粘性土,稍湿,中密。层厚1.80米,层底高程133.66米。粉质粘土(④-4)

4、:黄~黄褐色,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硬塑。层厚3.10米,层底高程110.56米。(4)第四纪中更新统下荒山组地层(Q2hlal)中、粗砂(⑥):黄色,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等,含少量粘性土夹层,稍湿~饱和,中密~密实。层厚9.20米,层底高程110.56米。本段区无不良地质。1.2.2、水文地质-18-本标段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冲洪积地层内,水温12~14℃。本标段含水层主要为孔隙潜水,稳定水位标高约108.84~114.13米,埋深30.50~64.90米。地下水埋藏较深,对地铁施工不会产生影响。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为地下径流、河流侧渗和大气降水。除此之外,局部地段尚

5、存变化在上层滞水,赋存在粉质粘土层中,分布不连续。地下水主要由松花江侧渗和大气降水补给。勘察期间正值枯水季节,丰水季节水位将有所上升,水位变幅约2米左右。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弱腐蚀,对钢结构有弱腐蚀。3.暗挖通道施工方法和方式暗挖隧道土方开挖采用台阶法,预留核心土环形开挖施工,施工严格执行十八字方针“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控下沉”埋暗挖施工原则。为消除隧道收敛、施工及测量误差的影响,采用扩大断面的手段以保证结构净空,即在通道标准断面的基础上,拱部和边墙外扩10cm,底板外扩15cm。工程施工顺序按照结构的特点与各工序施工的先后顺序如

6、下:超前小导管注浆二衬侧墙及拱混凝土二衬侧墙及拱钢筋加工二衬底板钢筋加工钢筋网片与钢筋连接喷射混凝土二衬底板混凝土格栅加工及架设土方开挖1-3-1施工工序示意图二监测目的、监测原则和监测依据-18-1.监测目的1)了解暗挖隧道支护结构和周围地层的变形情况,为施工日常管理提供信息,保证施工安全。隧道支护结构和周围土体的变形及应力状态和其稳定情况密切相关,围护结构、隧道支护结构和周围土体各种破坏形式产生之前通常有大的位移、变形、受力异常等,监测数据和成果是现场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判断工程是否安全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通常依据观测结果来验证施工方案的正确性,调整施工参数,必要时采取辅助工

7、程措施,以此达到信息化施工目的。2)修改工程设计将现场测量的数据、信息及时反馈,以修改和完善设计,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3)根据监测数据,分析施工引起的地表隆陷,以及地层应力重分布、地层变位对紧邻建(构)筑物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影响;以采取相应的加固、防范措施,确保紧邻建(构)筑物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安全。4)验证支护结构设计,为支护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的修订提供反馈信息。我国当前地下工程支护结构设计基本处于半经验半理论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