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735725
大小:1.20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30
《高三政治单元综合提升复习教案3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高考考点(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考查重点(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关注热点(1)关注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个税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可用联系的观点分析。(2)关注德班气候大会,可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大会的过程及最终结果。名师点睛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联系、整体、部分、系统联系客观性要求、
2、联系多样性要求、整体和部分关系的方法论要求、系统优化的方法论要求状元笔记[易错](1)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错误。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联系是有条件的。(2)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错误。当各个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而当各个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就得不到充分发挥,力量削弱,甚至相互抵消,这时整体功能就小于部分功能之和。考点一 唯物辩证法知道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了解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了
3、解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知识梳理】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1)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2)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重点突破】1.为什么说坚持辩证法和坚持唯物主义是统一的(1)它们研究的对象是统一的,即客观世界。只不过二者研究的角度不同,唯物论要说明世界的
4、本质“是什么”,辩证法则要进一步回答世界的状况“怎么样”。二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2)唯物论离不开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论是辩证的唯物论,它全面、联系、发展地解决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同时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3)辩证法也离不开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而不是唯心主义的辩证法。它认为辩证法总的观点和规律应当是从客观物质世界中抽象出来的,而不是在人的头脑中臆想出来的。(4)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每个原理之中,离开了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和离开了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5、都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本观点根本观点分歧的三个方面根本分歧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承认矛盾①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②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③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矛盾3.矛盾与联系、发展的关系(1)矛盾的观点与联系、发展的观点都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存在状态,都是唯物
6、辩证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2)联系构成发展;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本考点属于高考的冷点,备考时一般掌握即可。命题角度 唯物辩证法[预测题型:选择题]【典例】“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黑格尔的这一观点属于( )。A.辩证法B.唯物主义C.唯心主义D.形而上学解析 “纯粹的光明”和“纯粹的黑暗”都是不存在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答案 A对应
7、训练【训练1】(2012·试题调研)漫画反映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是( )。协调一致A.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B.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D.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解析 漫画强调的是四个方面的有机配合。答案 C【训练2】(2011·贵阳模拟)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辩证否定的观点B.对立统一规律C.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D.实践观点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知识结构和主干知识的识记、理解和鉴别能力。辩证否定观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联系观、发展观是
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认识论的观点。答案 B【训练3】人类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可忘记对大自然的责任和义务,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与河流伦理意识,在防止水对人类伤害的同时也要防止人类对水的伤害,在开发利用河流的同时也要珍惜保护河流。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①实践的历史性 ②发展的曲折性 ③矛盾的客观性 ④联系的普遍性A.①③B.②④C.①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