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综合症中医调理

更年期综合症中医调理

ID:14729822

大小:4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30

更年期综合症中医调理_第1页
更年期综合症中医调理_第2页
更年期综合症中医调理_第3页
更年期综合症中医调理_第4页
资源描述:

《更年期综合症中医调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更年期综合征并发症  1、性征退化和性器萎缩:外阴干枯、阴毛脱落、白色病损、外阴瘙痒、继发感染、性功能减退、膀胱、直肠膨出、子宫脱垂等。部分妇女出现多毛、脂溢、痤疮等男性化症象。  2、乳房萎缩、下垂,乳头乳晕色素减退:乳房坚挺性减弱,组织软塌。  3、皮肤粘膜:干枯、多皱、毛发脱落、色素沉着和老年斑、易发皮肤病。口干、咽峡炎和声音嘶哑。  4、心血管系统:包括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栓塞性疾病发生率随绝经后年龄增长而增高。≤55岁妇女冠心病发生率低于同龄男性5~8倍。  二、精神、神经系统更年期妇女易患精神抑

2、郁症、健忘、强迫观念、偏执、情感倒错、情绪不稳、迫害妄想、焦虑、多疑、感觉异常、自觉无能和厌世感。部分呈躁狂、思维错乱和精神分裂症。  三、肿瘤易发倾向与免疫监视功能减退和衰老有关。据统计妇科肿瘤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如≥40岁为219.93~245.39/10万,≥50岁433.82~450.45/10万,≥60岁770.84~782.14/10万,≥70岁1120.71~1129.90/10万,≥80岁1495.09~1657.08/10万(纽约州1960)。宫颈癌、宫体癌、卵巢癌发病高峰均处40~60岁

3、。宫颈浸润癌介41.8~48.7岁之间(野田1983)。泌尿系肿瘤性比:≤40岁M∶F=1∶0.640~60岁1∶1。其中肾癌2∶1,尿道癌1∶3~5,尤见于≥50岁之妇女。  四、泌尿系统尿频、尿急、张力性或尿急性尿失禁(urgemtincontineuce)。尿道粘膜脱垂、尿道肉阜、肾下垂、肾盂—输尿管积水和易尿潴留及感染。  五、骨骼肌肉系统骨关节(腕、肘、肩、髋和腰)、韧带、肌肉萎缩、酸痛、功能障碍、骨质疏松症和易发骨折。详见骨质疏松症节。  六、内分泌代谢变化  (一)高脂血症:表现为胆固醇、LDL、T

4、G、VLDL增高,而HDL和HDL2降低,故易致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  (二)糖尿病倾向:β细胞对胰岛素分泌减少和外周组织胰岛素拒抗作用增强所致。  (三)水肿:可为甲低引起粘液性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或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性水肿。  (四)免疫功能减退:易并发感染和肿瘤。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征是肾气不足,天癸衰少,以至阴阳平衡失调造成。因此在治疗时,以补肾气、调整阴阳为主要方法。具体用药时又要注意,清热不宜过于苦寒,祛寒不宜过于辛热,更不要随便用攻伐的药物。  一、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于年老体衰

5、,肾气虚弱或受产育、精神情志等因素的影响,使阴阳失去平衡,引起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紊乱所致。而肝肾阴虚,阳失潜藏,亢逆于上,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肝肾阴亏素体阴虚或失血耗液,房劳多产,致肾气虚衰,精血不足,肾精无力化血,肝血来源不足,水不涵木,导致肝肾阴虚。  心肾不交由于肝肾亏虚,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火过旺不能下降于肾,出现心肾不交,神失所养而见此证。  气滞血瘀多因心胸狭窄,心情不畅,恼怒抑郁,导致肝气郁结或气机不调,气滞血瘀,进而出现肝血瘀结的各种病理现象。  脾肾阳衰素体阳虚或久病及肾或房劳过度

6、,损伤肾阳,肾阳不足而不能温煦脾阳,则出现脾肾阳虚之证。  二、辨证分型  临床辨证时,主要辨别脏腑虚实,抓住肾气虚衰这一共性,同时辨明兼证分别证型。现根据现代各家辨证意见归纳为以下五型:  1.肝肾阴虚头晕耳鸣,心烦易怒,阵阵烘热,汗出,兼有心悸少寐,健忘,五心烦热,腰膝痉软,月经周期紊乱,经量或多或少或淋漓不断,色鲜红。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2.心肾不交、心肾两虚心悸,怔仲,虚烦不寐,健忘多梦,恐怖易惊,咽干,潮热盗汗,腰瘥腿软,小便短赤。舌红苔少,脉细数而弱。  3.肝气郁结情志抑郁,胁痛,乳房胀痛或周身

7、刺痛,口干口苦,喜叹息,月经或前或后,经行不畅,小腹胀痛,悲伤欲哭,多疑多虑,尿短色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或舌质青紫或瘀斑,脉弦或涩。  4.脾肾阳虚月经紊乱,量多色淡,形寒肢冷,倦怠乏力,面色晦暗,面浮肤肿,腰瘥膝冷,腹满纳差,大便溏薄。舌质嫩,苔薄白,脉沉弱。  5.肾阴阳俱虚颧红唇赤,虚烦少寐,潮热盗汗,头昏目眩,耳鸣心悸,敏感易怒,形寒肢冷,腰膝瘥软,月经闭止,性欲减退。舌质淡,脉沉无力。  三、分型治疗  疗效标准痊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好转:症状及体征减轻或部分消失。无效:治疗后无变化。  (1

8、)肝肾阴虚  治法:滋补肝肾,育阴潜阳。  处方:生地、山药各15克,枸杞子、女贞子、山萸肉、白芍、首乌各12克,丹皮、茯苓、泽泻各10克,生龙牡各30克(先煎)。  加减:血压高加珍珠母;腰痛加川断、桑寄生;失眠加夜交藤、合欢皮。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173例,痊愈60例,好转95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89.6%。  常用成方:选用一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