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名师讲义复习22

2015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名师讲义复习22

ID:14713247

大小:1.02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7-30

2015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名师讲义复习22_第1页
2015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名师讲义复习22_第2页
2015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名师讲义复习22_第3页
2015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名师讲义复习22_第4页
2015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名师讲义复习22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5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名师讲义复习2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本单元讲述了从先秦至明清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后世各种思想大都能从诸子百家那里找到源头,此时儒家思想产生、发展,成为“显学”。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受沉重打击,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经董仲舒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正统地位确立,成为以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吸收了佛、道思想,发展到更具理论化和思辨化的理学阶段,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明清之际,一些进步思想家对儒学的批判继承,使儒学出现了活跃的局面,对后世影响深远。第24讲 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及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

2、术”[课程标准]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轻巧识记]1.孔子的主要思想及相互关系2.百家争鸣①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制,强调严刑峻法。②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③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庄子主张“顺自然”。④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⑤在看待社会成员的关系上,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儒

3、家主张尊卑有序。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易误指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不是孔子的“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了。①西汉董仲舒大力改造儒学,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②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是以儒学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

4、思想体系,实际上是“外儒内法”。③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从而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自主探究——通过史实史料认知历史]主题一儒家思想的民本思想分别归纳史料中儒家的民本主张。[史论形成]儒家的“民本”思想(1)表现:①孔子的民本思想:“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②孟子的民本思想:民贵君轻、痛恨暴政和战争。③荀子的民本思想:“君舟民水”。(2)实质: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的,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主题二“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三则史料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治国理念?[史

5、论形成]“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1)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道”。(2)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即所谓的“帝道”。主题三正确认识董仲舒新儒学的作用根据三则史料,总结董仲舒新儒学的作用。[史论形成]正确认识董仲舒新儒学的作用(1)“大一统”主张有积极意义,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和巩固了专制主义中

6、央集权,维护统一,对今天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有重要现实意义。(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有利于思想统一,维护中央集权,但限制其他学术流派发展的做法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从另一方面,对形成中华民族尊师重教、勤奋好学也有积极作用。(3)“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学说,属于唯心主义,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4)“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摒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的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信”是今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合作探究——通过题源材料思悟历史]一、先秦儒、法、

7、道、墨四家的思想主张与地位[题源材料] 摘自2012年北京高考T37材料一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材料二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荀子》[问题设置] 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答案提示] 材料一体现出了道家的“辩证”思想;材料二体现出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造成井田制瓦解,各国纷纷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