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改

表1 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改

ID:1471254

大小:183.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7-11-11

表1   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改_第1页
表1   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改_第2页
表1   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改_第3页
表1   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改_第4页
表1   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改_第5页
资源描述:

《表1 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施工组织设计的文字说明第一章工程概况1.1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走向1.1.1路线走向联十一线(莆田境)涵江江口至仙游枫亭段路线走向:本项目路线起于莆田与福州交界的萩芦溪,跨萩芦溪之后路线于沈海高速公路南侧约3.2km设三江口特大桥跨木兰溪,沿着湄渝高速公路东侧展线,在黃石惠上村下穿湄渝高速,沿线与涵港大道、荔港大道、城港大道立体交叉,之后线位上跨莆永高速公路及湄洲湾港口铁路后线位横穿规划的太湖工业园区,后与在建的省道201线(城厢区滨海大道)共线,经海滨、南屿仔后至本项目终点,莆田与泉州交界的枫溪。A2合同段起点(桩号K2+100),位于江口镇新墩村附近,现状海堤内的养殖水面上,与A1

2、合同段终点顺接;该段路线根据涵江区滨海新城路网的整体规划进行布设,终点(桩号K5+100),位于现状海堤外的养殖水面上,与A3合同段起点相接。A2合同段路线全长3公里。1.1.2主要技术标准按交通部颁发的JTG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车速为80公里/小时的一级公路进行测设,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1)公路等级:主路--一级公路、辅路-二级公路(2)设计速度:主路--80km/h、辅路--40km/h(3)路基宽度:主路--40m(含中分带、分隔带)、辅路-8.25m(含土路肩)(4)设计荷载:公路-Ⅰ级;(5)桥梁宽度:主路桥单幅宽17米,辅路桥单幅宽8.5米。(6)桥面

3、铺装:采用10cm厚沥青砼铺装+防水层+8cm(10cm)厚C50砼整体化层(7)设计洪水频率:主路大、中、小桥和涵洞1/100(防洪堤内),高架桥及桥头引道设计洪水频率同路基;辅路大、中桥1/100(防洪堤内),小桥和涵洞1/50(防洪堤内);辅道与规划道路衔接处设计洪水频率按规划路设计内涝洪水位。(8)地震烈度: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抗震设防类别为B类,抗震设防措施等级为Ⅷ级。(9)设计安全等级:二级。(10)桥梁设计基准期:100年1.1.3主要工程量本合同段的主要工程量为:江口高架桥1座,大桥1座,中桥2座,涵洞通道3道,计价土方93.81万立方米。1.

4、2沿线自然条件1.2.1自然地理环境莆田市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北依省会福州市,西与三明市交接,南与泉州市接壤,地理位置东经118°27′至119°40′,北纬24°59′至25°46′,全市面积4060.4平方公里;1.2.2气候气象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季风进退明显,雨季、干季显著,夏长不酷热,冬短少严寒,一年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主要气候灾害是夏季的台风暴雨而导致的洪水和秋、冬和初春季的干旱。由于受地形和陆海位置影响,具有北部的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两种不同类型的海洋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20.2℃,年平均日照1943小时,历年极端

5、最高气温达37.4℃。年均降水量在1289毫米,多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20天,中雨及其以上量级的降水日数主要集中在4-6月份,而大暴雨及特大暴雨日均出现在6~9月的台风季节。全年风向以东北偏北为最多,频率为43%,其次为东北向,频率为18%,多年平均风速为9.0m/s。涵江潮汐属于半日潮类型,即在一个太阴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1.2.3地震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1.2.4水文本场地环境类型分类为Ⅱ类,地下水按地层渗透性属弱透水土层中地下水B(型)。根据附近工程建设经验:低山丘陵路段所测的地表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海湾、滩涂、冲海积平原路段地表水,地表水受海水侵蚀影响,对处于直接临水中的混凝土有

6、弱~中等分解类碳酸型腐蚀性。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海湾、滩涂、冲海积平原等局部路段,直接临水或强透水层(主要为赋存砂、砾、卵石层中的孔隙水)中的地下水,受海水侵蚀影响,对混凝土有弱~中等腐蚀性。1.2.5主要地质问题a、土质崩塌:燕山早、晚期侵入花岗岩发育路段,部分地表覆盖层厚度较大、结构松散的风化残坡积物,这类土体抗剪切强度低,土质较松软或易软化,加之人为开挖边坡过陡或溪沟水侧蚀,形成临空面,在连降暴雨的情况下,使土体自重增大,产生沿土层内部的滑动面或与基岩的接触面产生滑坡或崩塌。部分距线路较近,对路基及高边坡的稳定有一定的影响,应采取适当放坡坡率、支挡及排水措施。b、岩(土)质崩塌

7、:穿越低山丘陵陡坡地段,局部见基岩裸露,岩性较坚硬、刚脆、倾角陡或垂直节理裂隙发育,如燕山早、晚期侵入花岗岩及地侏罗系凝灰熔岩、凝灰岩区等,岩质崩塌比较发育,对线路局部边坡稳定有一定影响。c、孤、滚石:主要分布于燕山早、晚期侵入花岗岩发育的丘陵坡地。该路段上覆坡、残积层及风化层厚度较薄,坡体多见滚石分布,天然状态下较为稳定。人为开挖或爆破振动过大时,易形成临空面,使滚石易发生坠落,部分距线路较近,对线路的安全有一定的影响,应采取适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