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巴谷书纲要解读

哈巴谷书纲要解读

ID:14708553

大小:3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30

哈巴谷书纲要解读_第1页
哈巴谷书纲要解读_第2页
哈巴谷书纲要解读_第3页
哈巴谷书纲要解读_第4页
资源描述:

《哈巴谷书纲要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哈巴谷书纲要解读{Section:TopicID=213}哈巴谷其人其书他的名字除了在哈巴谷书中出现了两次之外,在旧约的其它经卷中,都没有提及过。哈巴谷(Habakkuk)看来好像是一种亚述文字的希伯来语译名,意思是某种植物;但是希腊文的旧约(七十士译本)中,这位先知被称为含巴鼓姆(Hambakoum)。在犹太人后期的文学中他曾被提及,在次经中他出现在巴比伦的天地神比勒和大龙的故事中,但是从这些后期的资料中,是没有历史价值的。我们只好依靠他三章的书中去认识他。相信他被称为先知(一1)是因为他是耶路撒冷圣殿中专业的先知,在

2、圣殿中从事他的宣教工作。从书中的内容,可以确定他生活在主前第七世纪的后半叶(在主前六一0至六0五年之间)。因此,哈巴谷是与杰里迈亚和那鸿同时代的,而那鸿的书却在哈巴谷书之前。作为一位在圣殿中事奉的先知,他的工作包括了向百姓传述神的「默示」;就是关于哈巴谷所见到的异象(一1)的宣讲。这本简短的书是以诗体写成,也从书中看出他是一位精于措词的人。{Section:TopicID=214}注释的问题这卷书看来有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一至二章,它们大概收集了先知的宣讲;而第二部分(三章)看来是诗歌和祷告,有些类似诗篇的内容。两

3、部分都有以先知的名字写成的序言(一1,三1)。有许多学者提议,这卷书必须从礼拜仪式的见解来注释:如果哈巴谷是一位圣殿的先知,也许这本书是准备在圣殿中使用的。认为那些礼仪是由不同的宣讲者在第一、二章中交替说出;而第三章的诗歌或者祷告,应该是供给会众使用的。另外,也有学者认为把哈巴谷的中心放在宗教方面,特别是异象方面的经历更为适合。不管怎样,这卷书的第三章,后来却在圣殿的敬拜中常被使用。这里所指的「迦勒底人」(一6)是比较难解的。相信是指主前第七世纪最后二十五年(主前625年)使巴比伦帝国回复势力的强大民族。但是谁是一章四节所

4、指的「恶人」呢?他们是否是将被巴比伦(或者迦勒底人)攻占的亚述呢?或者他们是指那些以恶行压迫自己同胞的犹太人呢?多数的学者认为是行恶的犹太人。{Section:TopicID=215}哈巴谷的信息信息一开始就是他与神之间进行的对话。他问神,从他生活在犹大那个邪恶时代的背景,不义和强暴还要得胜多久呢?神回答说祂将使用迦勒底人,作为对在犹大中行不义和施暴的犯人的审判工具。但是神这样回答引起了哈巴谷更多的问题,而不是解决它们。纵使选民是邪恶的,迦勒底人不是更坏吗?一位善良的神怎么能使用一个邪恶的国家去惩罚比较次恶的国家呢?他所

5、得到的答案,只部分地解决先知的矛盾:这个邻国在完成了他们的角色后也要受审判,而在犹大的正义遗民,将因为实践坚定的信心,能得到支持并生存下去。然后,对话的主题,在最后的祷告和赞美的话中集中在一起(三章)。哈巴谷的祷告(一1-4)这卷书以哈巴谷恳切地祷告作开始。他的祷告以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向神陈明:这是一种无明显答案的问题,而且只能最后把它们交给神。这些问题的内容,使祷告具有哀歌的特征。整本书的结构,都是以神的响应跟随在人类的问题之后而写成,暗示它们本来是深深地植根于个人的宗教经历。到底这种经历是在圣殿中得到的,或是在先知正式的

6、事奉过程中得到的,或者是从他自己私人的生活片段中产生的,我们无法肯定知道。但是最后写下来的与神的对话,使这曾经是私人的,现在成为公开了。读者好像以往一样,能够听到那种向神发出的绝望对话。一.神好像不答应祷告。哈巴谷现在祷告特别的话,显示了先知长期所作的祈求,但至今没有明显的响应。先前的和没有答复的祷告,无疑部分是个人的,但主要是代表国家和社会的。哈巴谷非常留意在他的国家之内和国家以外的暴力;他也觉察到他所处身的社会特有的邪恶暴力。所以他祈求帮助和解救,既为了他自己,也为他的同胞。但是他的祷告,看来毫无答应,像什么事也没有发

7、生一样。他求帮助,但看不出神重听;他祈求从暴力下得到解放,但是神并没有行动。所以现在他为祷告本身而祷告,暗示式地向这位他所恳求的神的能力提出疑问。因此哈巴谷所关心的,部分关系到祷告如此不见效果,而部分关系到神的缺乏行动。那些他所祈求的事项都本应是神所关心的,先知其实期待神会在当日邪恶的社会中作出行动,而无须由他这一方作任何祈求。然而没有发生任何效果,祷告似乎只是欺哄内心的活动,神看来无心理会。二.神好像并不控制人类的邪恶。先知当时的世界被邪恶与强暴、毁坏与争斗所熬损。罪恶的存在不是先知的问题,但是它的不受约束是难以理解的。

8、在选民的国家中,作恶的人要被律法约制;人类的天性倾向于不义,必须借着合法地建立起的公义力量加以控制。然而有一些事情基本上是出了问题的,因为律法的力量是松懈的,而公义看来永不会克胜(4节)。先知再一次提出问题:「为甚么?」为甚么不义的坏人大大超过公义的呢?为甚么秉行公义在人类社会的运作中,这样快便败坏了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