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二册 知识梳理 全

高中历史第二册 知识梳理 全

ID:14681161

大小:31.2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9

高中历史第二册 知识梳理 全_第1页
高中历史第二册 知识梳理 全_第2页
高中历史第二册 知识梳理 全_第3页
高中历史第二册 知识梳理 全_第4页
高中历史第二册 知识梳理 全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二册 知识梳理 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农耕时间: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内容:栽培谷物和驯养牲畜意义: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第一次伟大的经济革命,是人类文明诞生的基础特色:1、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2、稻作农业与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的局面(南稻北粟)3、粟,黍,水稻,稷,大豆(五谷)历史悠久的农业,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文明创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农业起源的意义:农业生产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使居住有了保障,生产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们族聚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典型:陕西的姜寨遗址文化遗址满天星斗(B)早期记忆以神话传说为形式考古遗址的发

2、觉显示出社会原始平等关系已被破坏,贵贱有别,高下有序的社会等级已经存在。表明部族间的冲突已经激化,凌驾于一般聚落之上的政治实体也已产生。地点: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国家的基本特征:左右设有专职的文武官员,有一定数量上的军队,有监狱,并制定刑法以镇压反抗者。(B)夏朝是我国第一个王朝,是大同之世向小康之世的转折。这一转折的关键是国家私有制的产生。二里头文化与夏史探究二里头遗址属于夏朝的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的相互印证(二重证据法)1、宫殿的遗迹:说明二里头社会的分化已很明显了2、经济生活大体以农业为主3、已经入青铜

3、时代(礼器和祭器)第3课商朝与青铜文化内外服制时间: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商朝以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也因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内服”是商王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外服”是则是商王通过方国首领间接管辖的畿外之地。青铜时代青铜器1、工艺日趋成熟2、数以万计1、著名的“司母戊鼎”主要以礼器,用于礼典和祭祀。青铜器物的大小,形制和数量组合,是器主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青铜器冶炼成熟,但农业仍以石、木器为主甲骨文地位:甲骨文是我国日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文字的前身。出土:河南安阳的殷墟特点:1、具备

4、了汉字构成和使用的“六书”规律2、真实的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与文献考古资料的结合,应证商朝历史为信史。农业是当时的经济部门商人的特点:宗天,尚鬼,嗜酒第4课封邦建国于礼乐文化封邦建国时间:公元前1046年地点:周武王带兵在牧野打败商军都城:镐创立封邦建国制:1、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的首领2、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间,成为地方的政治中心,达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功效。影响:不仅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制,也提高了王权的地位,周王成为“天下”的共主井田制礼乐制1、周公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范围作用推广到维护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以显示

5、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之间的身份差异及权利义务。2、创作舞乐、史诗,以音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礼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第5课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社会大变革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政治: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由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变为秦的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经济:以铁质农具和犁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生产力(生产力提高的表现)促进了自耕农和新型地主的产生整个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利益追逐、实力竞争的新局面(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文化:启用贤能之士,富国强兵,文化领域,空前繁荣百家争鸣他们对革命的态度不同,立场不同,提出了各不相

6、同的方案孔子:仁儒家孟子:仁政荀子:礼法融为一体韩非法家主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李斯道家老子:主张“无为而治”,矛盾对立转化的朴素辩证法墨家墨子:非攻兼爱第6课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从列国纷争到秦统一战国时代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魏、韩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影响:完成了局域性的统一,为秦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农耕、建县制和什伍连坐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先后兼并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1、嬴政自称“始皇帝”2、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掌管军事)丞相是百官之长,“

7、助理万机”辅佐皇帝,一切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3、设立郡县制,郡县的长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命4、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5、建造驰道与直道6、建筑长城7、开边移民8、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影响:秦创立的中央集权体制,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第7课秦末农民起义秦的暴政十余年间,不断征用民力:筑长城、修驰道、戍五岭、造阿房宫、建骊山墓等第一次农民起义起因:暴政、滥用民力、法律严苛、赋役沉重。沿用打天下的经验治理天下,不适应天下的需求,统治集团内讧加速秦的灭亡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秦灭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

8、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年202年,刘邦即皇位,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