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668173
大小:171.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29
《危险化学品档案51520重铬酸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危险化学品档案51520:重铬酸钠(红矾钠)1.物质的理化常数:国标编号51520CAS号7789-12-0 中文名称重铬酸钠英文名称sodiumdichromate别 名红矾钠分子式Na2Cr2O7·2H2O外观与性状桔红色结晶,易潮解分子量297.99沸点400(无水)熔 点357℃(无水) 溶解性溶于水,不溶于醇密 度相对密度(水=1)2.35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11(氧化剂)主要用途用于印染、制革、化学、医药、电镀等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吸入后可引起急性呼吸道刺激症状、鼻出血、声音嘶哑、鼻粘
2、膜萎缩,有时出现哮喘和紫绀。重者可发生化学性肺炎。口服可刺激和腐蚀消化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血便等;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紫绀、休克、肝损害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慢性影响:有接触性皮炎、铬溃疡、鼻炎、鼻中隔穿孔及呼吸道炎症等。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50mg/kg(大鼠经口)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35µg/皿。微粒体诱变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30µg/皿。 生殖毒性:大鼠腹腔注射最低中毒剂量(TDL0):20mg/kg(染毒8周,雄性),影响精子生成。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人类为阳性,动物致癌证据不充分。 代谢和降解:六价铬
3、和三价铬可以互相转换,在环境中六价铬可以被还原性物质如亚铁离子及有机物还原成三价铬,而三价铬由于遇到自然界中的氧化物如二氧化锰和大气或水中的氧,被氧化成六价铬。海水中含铬量较低,浓度往往在1µg/L以下,六价铬与三价铬并存,但水越深则三价铬的会计师越高,这是由于六价铬被深水中有机物还原的结果。相同的理由是在受污染河流的底泥中,往往三价铬的浓度比六价铬显著偏高。泥沙对三价铬的吸附能力很,而对六价铬帽基本不吸附也是底泥中三价铬含量偏高的原因。 进入人体的铬被积存在人体组织内,代谢和被清除的速度缓慢。铬进入血液后,主要与血浆口的铁球蛋白、白蛋白、γ-球蛋白结合。六价铬还可能透过红细胞膜
4、,15分钟内可以有50%的六价铬进入细胞,进入红细胞后与血红蛋白结合。铬的代谢物主要从肾排出,少量经粪便排出。 残留与蓄积:从大气、水、土壤中普遍检出铬的存在,由于生物链的作用铬在动植物体内的残留和蓄积量也相当高,据加拿大渥太华国立研究理事会和德国海洋研究所的资料,世界大气中铬的本底均值为1ng/m3,地表水中铬的本底无值为10µg/L,海水小于1µg/L,土壤和底泥中铬的会计师范围分别为5-3000mg/kg和6-1240mg/kg。由于环境污染的结果,美国大气中含铬均值为15g/m3,河流水体中含铬均值199µg/L。铬盐易溶于水,大量铬以离子状态随水的循环转移,并积存到生物
5、体内。进入人体的铬主要蓄积在肺、肝、肾、脾及内分泌腺里,接触铬的工人胃的分泌物中,血、胆汗内均能检出铬,肺中铬的会计师超出一般人体的10倍以上。人体肠胃道对铬的吸收较差;如从饮食中每天摄入200-290µg,尿中排出100-160µg。 迁移转化:据IRPTC《国际常见有毒化学品资料简明手册》介绍,铬(包括各种铬酸盐)在自然界的迁移是十分活跃的,每年从空气向海洋的迁移量是150万吨,从空气迁移到土壤60万吨,土壤到生物圈9.1万吨,海水到生物圈39万吨,生物圈到底泥39万吨,海水到底泥20万吨,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铬在自然界的迁移主要是通过大气(气溶胶和粉尘)、水和生物链来完成的。自
6、然界中铬的迁移有时并不一定是污染源排放造成的。例如我国的大理河,没河数百里的河水、泉水、井水中均能检出铬,最高浓度达0.16mg/L,泉水中57%水体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0.05mg/L),可是大理河流域沿岸并没有排放含铬废水的污染源,这是由当地铬的环境本底值偏高造成的。 危险特性:强氧化剂。遇强酸或高温时能释放出氧气,从而促使有机物燃烧。与硝酸盐、氯酸盐接触剧烈反应,有水时与硫化钠混合能引起自燃。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速测管法(六价铬)4.实验室监测方法
7、:原子吸收法、等离子体光谱法5.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05mg[CrO3]/m3中国(GB5749-85)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0.05mg/L(以六价铬计)中国(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0.5mg/L(以六价铬计)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