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韦国清同志感人的精神与作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韦国清同志感人的精神与作风Bag—韦国清同志感人的精神与作风张罗口述刘硕良整理张罗,1926年出生,江苏南通人.在家乡读完中学后,于1946年11月考入北京大学教育系.学习期间参加地下党外围组织和进步学生运动.1948年12月经组织安排进入解放区工作,1949年2月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任分队长,随军南下广西在柳州地区任股长,工作队长,区工委书记.1952年调南宁,除"文革"中一度受到冲击外,一直在省委,自治区党委机关和农+-l-_v_作部工作,历任科长,副处长,处长,区党委办公厅副主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83年离休.长期的调研与"参谋"经历使张罗有机会接近
2、高层领导,并参与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文件起草.2010年春节前夕,83岁高龄的张罗应约和本刊主编刘硕良畅叙了他所亲见亲闻的韦国清同志]的许多感人事迹,言谈中饱含着一位已然广西化了的"老农村","老大学生"对一位为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的老领导,老将军的崇敬与怀念之情.——编者重要的是讲真话张罗的忆谈从他病室小茶几上的一本杂志和一本书说起.一本杂志就是《炎黄春秋》.张罗说,这本杂志的创办人之一郑惠是你们湖南人,在北大读书时,我们就很谈得来.他和另一位湖南同学杨慎之常到我宿舍来聊天.《炎黄春秋》为众多读者所喜爱,首先是它讲真话,说真相,对历史的回忆能再现其真实面貌,给人回味
3、和思索的空间,而不像一些同忆录由于各种原因,有意无意地离开了真情实景.做到这一点并不简单.前些日子,也在这儿疗养的韦必达同志把他的回忆录送给我,我读到他在60年代反右倾运动中曾违心地把所谓"右倾"错误让地委副书记刘运生同主政广西时的韦国清志分担,并表示深为歉咎时,觉得这样写回忆录就成功了,只有采取尊重事实的态度才是真正的对历史负责.我读了你送来的《广西文史》,也觉得不错.在许多出版物流于低俗的今天,《广西文史》能保持应有的正气和大气是弥足珍贵的.接着张罗拿起中央文献出版社版的《韦国清上将主政广西二十年》说,何绍榜同志为写这本书,广泛搜集了有关资料,同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同志做过交谈.书写得充
4、实可信,全面地反映了韦国清同志主政广西2O年的业绩和贡献."1953年在越南工作时开始认识韦国清,1961年再次回到广西,一直在他的领导下工作达l4年之久"的原广西区党委负责人乔晓光]在序言中着重指出,"韦国清同志在当时那种特定的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下,取得这些成绩是很不容易的.当然,不是说国清同志没有缺点错一43—广硒支史2010#-g1期(总第49期)?韦国清同志感人的精神与作风?韦国滑在南宁与张云逸大将亲切交谈(1964年3月)误,他也执行过一些'左'的政策,但在执行中,往往作了一些变通和冲淡,尽量减轻其危害程度"[3].下面就我工作中接触到的若干细节,对韦国清同志关心群众利益,坚持
5、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做点零星补充和印证.直接听取农民意见我第一次直接从韦国清同志那里领受任务是1960年7,8月间,当时刘建勋养病,韦国清代理第一书记,在他的主持下正酝酿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以布告形式,向广大农民和农村群众郑重发布党和政府有关纠正农村"五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十大政策.为使布告内容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能迅速起到纠正错误,明确前进方向的作用,国清同志亲自带人到武鸣锣圩,腾翔进行调查_4],要我也带一个组直接到农民群众中去,一条条宣读布告草稿,听取农民的修改意见.接受任务后,我直奔陆川良田公社滩面大队榕树埙生产队,这是我较为熟悉的一个点,每年都要去一次,了解
6、村里的情况,在那儿交了~批农民朋友.我进到一44一村里,十几位农民自发地围过来,听我读布告草稿,边读边议论.大家十分拥护布告的方向和形式,同时提出了许多修改补充的意见,希望"口粮留多一点,自留地划宽一点,政策落实得快一点".离开桂东南的陆JlI后,我又迅速转到桂西北宜山县矮山乡,我在那里兼任过党委第一书记,我爱人也在那儿当过乡党委副书记,认识的人多,了解情况比较容易.这里的农民对布告意见归纳起来也有十多条,和陆川I良田反映的大体相同.调查组回到南宁,韦国清亲自听取汇报,感觉很满意.他说,除留粮标准要请示中央才能最后定夺外,其他的都可以按农民的意见办.不久,修改后的布告迅速印发到各地农村,
7、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9月8日,中央批转了广西的做法,要求各省,市,自治区仿行.什么叫政通人和,什么叫顺民意,得人心,国清同志亲自抓的调查研究给我一次很好的教育.果断解散食堂两年后的1962年,各地农村对集中办食堂意见越来越多,建勋同志,国清同志十分关注.农村工作部的同志受命下去做调查.我先去临桂苏圩,这韦国清到机场欢迎李宗仁回广西参观(1966年2月28日)里的农民怕抓辫子,不肯说心里话.呆了一天,我又转到陆川良田,毕竟那里的人头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