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中皮肤病论治探微

《金匮要略》中皮肤病论治探微

ID:14664072

大小:3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9

《金匮要略》中皮肤病论治探微_第1页
《金匮要略》中皮肤病论治探微_第2页
《金匮要略》中皮肤病论治探微_第3页
《金匮要略》中皮肤病论治探微_第4页
《金匮要略》中皮肤病论治探微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匮要略》中皮肤病论治探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金匮要略》中皮肤病论治探微陕西中医2006年第27卷第n期?医经研读?《金匮要略》中皮肤病论治探微刘维广东省中医医院皮肤科(510120)东汉张仲景所着《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全书,现将该书有关皮肤病的诊治拾隅如下,以启临证.1狐惑病(白塞病)自塞病又称口,眼,生殖器综合征,是以口腔,外生殖器溃疡和眼色素膜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三联综合征.这些症状在中医学最早见=F《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篇中,张仲景当时所描述的"狐惑病"即是今之自塞氏病,比西医学1937年土耳其医生Behcet的首次报

2、道早了一千七百多年.如原文中"蚀于喉","蚀于上部","蚀于阴","蚀于下部","蚀于肛","状如伤寒"等,分别指咽喉,口腔,前后二阴所形成的局部溃疡以及在发病过程中出现的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灵枢?经脉》云:"肝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循喉咙之后,连目系…….其支者…….环唇内."由于足厥阴肝经及络属绕阴器,抵少腹,上通于咽喉,故湿热邪毒循肝经上蚀于喉即口腔溃疡,下蚀于阴部则前,后阴溃烂;"目赤如鸠眼","目四眦黑"及"脓已成",则指虹膜睫状体炎和前房积脓等眼部病变.祖国医学认为狐惑病总因湿

3、热瘀浊毒互结引起,在内治方面《金匮要略》提出"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仲景认为咽喉溃疡,伤及声门,发音噎塞,嘶哑,乃湿热停滞,气血瘀浊所致,可服甘草泻心汤以辛开苦降,清热解毒,燥湿和中,使中气健运而湿热自化,瘀浊自祛;若以眼部症状为主,则为湿毒不化,血分热盛,故用赤小豆当归散以活血败脓,除湿清热.在外治方面,张仲景利用需:洗法(即燃烧或煎煮药物通过皮肤和粘膜吸收使其药性作用于体表肌肤)来治疗前后二阴溃烂的妙法亦值得后世借鉴.原文载:"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

4、肛者,雄黄熏之",这种通过药物烧熏或外洗使其效力直达病所以实现局部治疗的方法,已在外科,皮肤科中广泛使用,是现代汤药熏蒸,中药药浴之先导.苦参,雄黄均具有燥湿杀虫止痒之功,为治疗疥癣,湿疮,皮肤瘙痒之常用药.《本草正义》云:"苦参,大苦大寒,退热泄降,荡涤湿火,其功效与芩,连,龙胆皆相近,而苦参之苦愈甚,其燥尤烈,故能杀湿热所生之虫,较:艺芩,连力量益烈."《本草汇言》亦云:"祛风泻火,燥湿杀虫之药也."故《长沙药解》云:"《金匮要略》苦参汤,治狐惑蚀于下部者,以肝主筋,前阴者宗筋之聚,土湿木陷,郁而为热,化生

5、虫匿,蚀于前阴,苦参清热而去湿,疗疮而杀虫也."《本草纲目》言:"雄黄,乃治疮杀毒要药也."《本草经疏》谓:"此药苦辛,能燥湿杀虫,故为疮家要药."故《圣惠方》中也采用雄黄烧熏来治疗伤寒狐惑,毒蚀下部,肛门如匿,痛痒不止之证,亦是对本法的认同.2阴阳毒(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侵犯皮肤,关节,肾脏,心,肺,脑等多个器官.在中医文献中始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篇有关"阴阳毒"证治及预后的记述:"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

6、,升麻鳖甲汤主之.""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本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七情内伤,致使人体阴阳不调,气血失和,复因日光曝晒,毒邪侵袭而诱发;以肝肾亏虚,阴血耗损为本,风毒痹阻,络热血瘀为标.阳毒,阴毒同出一源,均为邪毒为患,所谓"毒"者,乃指邪气蕴于血脉,蓄而不解,是一种以内因为主,内外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毒邪.阴阳二字并非寒热之义,以邪毒炽盛,血脉瘀滞,热毒外发为主,其邪着向表位浅者为"阳毒";以邪毒深伏,血脉瘀滞,热毒内蕴为主,其邪隐趋里位

7、深者为"阴毒".热毒瘀滞血脉是其病机关键,故阴阳毒之治法总以祛邪解毒,行血和脉为主.仲景所列升麻鳖甲汤加减二方,正是具有解毒散邪,调经和络之功.方中重用升麻以辛凉宣散,升清解毒,透邪外出,《本经》谓其"主解百毒…….辟温疫,瘴气邪气,毒蛊",与甘草合用可加强清热解毒之力;鳖甲直人阴分,养阴清热,散瘀行血;当归养血活血,以助鳖甲护正抗毒,温通血脉;蜀椒,雄黄辛温发散,解毒辟秽,阳毒用之,以阳从阳,助散邪毒,因势利导,抗邪外出;而阴毒病势偏里,往往阴分已伤,正气无力与邪抗争,若此时用雄黄,蜀椒,其辛温发散之力不但无

8、助于邪毒外出,反更损其阴气,故去蜀椒,雄黄以防劫阴助邪扩散之弊,增其滋阴养血扶正之力以托毒外出.全方简洁严谨,既有辛温升降之品,又有甘润咸寒之药,在发散蕴蓄不解之邪的同时,兼能安养被邪气干扰之阴,其用药精当,见解独特.仍有人沿用至今,并提出升麻鳖甲汤具有类似于免疫调节剂和皮质激素的作用.此外,仲景所谓阴阳毒"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则是认为本病病情凶险,变化迅速,并预见性地指出早期治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