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64191
大小:5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11
《新课改下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探索及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改下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探索李仙鸿(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金华321004)摘要:21世纪的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而应当学会创新,即观念、知识和方法的创新,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得具有批判精神和批判能力。科学发展史也反复证明:批判是创新的源泉,是科学发展的原动力。本文就在中学政治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探讨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现状、意义和途径等问题,并对此作一个理性思考,旨在引起对高中政治课培养学生批判力的更为广泛、深入的研究。关键词:政治课教学;批判思维;现状;意义;途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
2、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突破,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要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而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让学生敢于说“不”。政治课要培养的学生批判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勇于独立思考,拒绝对知识简单复制、对观点全盘照搬、对问题肤浅认识,并能初步对所学知识、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做出符合科学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判断的能力。本文就结合中学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实践,探讨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相关问题,力求对中学政治课教学实施创新教育提供点启示,以迎接新课程的改革。一、学生批判思维
3、能力的现状偶然读到这样一则材料:“有个欧洲笑话,问:‘一条船上有75头牛,32只羊,那么船长是几岁?'专家断言,如果有中小学生做出答案,就说明学校把学生教笨了。据悉,用这道‘题’测试我国沿海某市中小学生,结果做出答案的竟高达92%,因为学生相信老师给的题目都是能做的。”这则材料足以反映了我国现行教育的“奴化性”,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听话型”的,在教学风格上一直强调教师要“以本为本”,学生要“亲其师、信其道”,其结果是学生养成了一种唯书、唯师的惰性心态,不敢怀疑,更不敢批判。教材几乎成了“圣旨”,教师成了宣读圣旨的“钦差”,学生甘为俯首听命的“臣民”。总
4、结平常的教学实践得知,学生批判思维形成的障碍在于思维定势,其“定势”思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从众思维定势。这是中国人普遍的思维习惯(定势)。多少年来,我们的教育一直推崇的是培养听话顺从的乖孩子,强调的是教育的整齐划一。为此我们使用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育办法、同样的评价标准去衡量兴趣与基础迥异的学生。经过教育的加工之后,一个个原本各具特色的学生变成了标准件。服从大多数、顺从众人、随大流、人云亦云成为学生中普遍的现象。思维的从众定势有利于惯常思维,有利于群体一致的行动。但是,受从众定势影响的思维不利于个体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意识的培养,学生只想求
5、同不敢求异,惧怕枪打出头鸟,从而最终走向简单模仿、走向安于平庸,而批判思维能力却无可挽回地萎缩了。(二)“权威”思维定势。由于受中国伦理本位文化传统的影响,在我国的教育中,历来强调“师道尊严”。教师与学生之间有着严格的上下、尊卑之分别,有着不可随便逾越的关系。由于应试教育的恶性膨胀,我国有些地方的师道尊严更是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师生之间是一种畸形的“权威——依在”型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下,学生的求异思维得不到发展,批判性思维得不到培养,甚至一些创造性的思维火花还会因其与教师设计好的答案不相符合而受到讽刺、嘲笑和呵斥。教师的权威使得学生心安理得地依赖着老
6、师,不论在心理上,还是在知识上、在思想上。我们认为,师生之间只有平等的交流与对话,才能促使学生开启自主思维之门,拓开思维的宽广度,成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独到见解、富有批判精神与能力的新型人才。(三)惟书本思维定势。由于以应试为惟一目的,传统教育长久以来形成了以书本为中心的倾向。教师的天职被人们误认为就是将凡与考试有关的知识悉数教给学生,要求学生无条件的记忆、信奉,学生也形成了崇尚书本、“死读书”的极坏风气。我们的教育应该在教给学生所需的书本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对书本知识保持一种客观清醒的认识,能够“读书而不为书累”,达到辛弃疾“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
7、全无是处”的境界。长期以来,学生在惟书、惟上、迷信权威、盲目服从的思维定势中生活,最终丧失批判思维能力,丧失创造的欲望,在读书、做题、考试三位一体的教育循环圈里共同走向雷同和平庸。二、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意义批判思维又称逆向思维或反证思维。批判是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一种思维品质。它是人的个性充分发展显示,是自由意识、进攻品质、科学精神的表现,是认识的深化、全面、创造的象征。批判是为了突破规则,敢干向规则挑战、向权威挑战,批判地对待人类的一切认识成果。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具有如下重要意义:(一)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抑制学生创新能力的
8、原因复杂而众多,就教育而言,主要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中急功近利思想严重,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