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乌梁素海湿地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乌梁素海湿地研究进展第32卷第11期2010年11月人民黄河YELLOWRIVERVo1.32.No.11Nov.,2010【综合】乌梁素海湿地研究进展万新宇,王光谦,黄跃飞,仲兆林(1.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2.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常州分局,江苏常州213001)摘要:收集了有关鸟梁素海湿地研究文献,从湿地形成与演变,水文与环境,生物多样性,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湿地服务功能和价值评价,湿地保护与开发6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还需要在湿地退化机制与恢复重建,湿地生态水文过程与调控,湿地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湿地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
2、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5个方面加强研究.关键词:湿地;生态;鸟梁素海中图分类号:P941.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0.1379.2010.11.006乌梁素海是我国北方重要湿地之一,为全球荒漠半荒漠区极罕见的草型浅水湖泊,是同纬度最大的自然湿地,也是世界上着名的鸟类迁徙地和繁殖地.同时,乌梁素海又是河套灌区唯一的承泄区,接纳90%以上的农田排水,对维持周边地区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乌梁素海深受人类活动影响,随着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其面积严重萎缩,环境急剧恶化,对湿地生态系统和黄河下游水资源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笔者收集有关乌梁
3、素海湿地研究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1研究现状1.1湿地形成与演变乌梁素海源于1850年古黄河北河河道两个河迹湖,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湖泊面积变化频繁,目前为293km.湖泊面积与湖泊沉积速率存在一定的关系,赵锁志等…通过对沉积物柱心样品进行Pb和"cs测年分析,发现过去百余年间乌梁素海沉积速率变化较大,有缓变,也有突变,并指出这种变化与黄河洪泛及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近年来,乌梁素海富营养化不断加重,并呈现出明显的沼泽化特征.于瑞宏等通过遥感解译,发现芦苇区,沼泽区面积在增加,而密集水草区,明水区和浅水区面积在减小,指出相同水位下明水区不断向密集水草区转化,密集水草区和浅水区不
4、断向芦苇区转化,部分浅水区或芦苇区向沼泽区转化.这种转化使湖泊生物量增多,加大了生物填埋作用,加速了湖泊沼泽化进程.另外,河套灌区不断排水,乌梁素海周边地下水位难以控制,加之蒸发能力较强,其沿岸地表呈现盐碱化特征,植物以碱蓬群落为主,群落外围呈现荒漠特征,植被主要为白刺.随着沼泽化不断发展,乌梁素海湿地演变进程将为芦苇沼泽一碱蓬盐化草甸一白刺荒漠J.1.2水文与水环境乌梁素海水源为河套灌区灌溉弃水,生产生活废水,地下?14?水及降水等,水体减少主要原因是退入黄河,湖泊渗漏和蒸发,蒸腾等.近年来,受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和灌区节水影响,乌梁素海补给水量减小,湿地面积缩小.李刚研究发现
5、,在各项补给水量不变的条件下,若要保持乌梁素海现有面积不变,则灌区排入的净水量应为3.6亿~3.9亿m/a.但是,根据灌区节水规划,到2015年排人乌梁素海的水量为3.19亿m/a,而乌梁素海退入黄河的水量也将由现状2.42亿m./a减少到1.25亿m/a.因此,灌区节水会对乌梁素海产生不利影响,水体含盐量将增大,富营养化将加重.目前,乌梁素海水环境状况较差,主要存在富营养化,盐化污染和有机物污染等问题,其中富营养化最为严重.乌梁素海的营养状况一直在"富营养"和"重富营养"水平之间波动.主要受控于水体中氮,磷元素,其主要存在形态为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营养元素形态.乌梁素海
6、的污染物主要来自河套灌区农田排水,郝芳华等分析了灌区灌溉活动,认为污染物主要产生于秋灌,夏灌基本不产生污染.持续的秋灌活动会使水体含盐量不断增大.在干旱半干旱区,水对湿地生态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需要维持适量的生态蓄水量.韩晓莉和王效科等L9都从保证水量,保证水质和改善水质3个方面对乌梁素海生态蓄水量进行了研究,但由于其统计资料年份不同,因此估算结果有些差异.此外,韩晓莉还从湿地植物,土壤,生物,蒸发及渗漏等方面估算了基于湿地功能的生态蓄水量,但与崔丽娟等的计算结果存在差别,其主要原因是计算方法和计算项目不同.可见,目前仍然难以确定乌梁素海湿地的生态蓄水量.收稿日期:20
7、10--02-22基金项目:科技部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701008).作者简介:万新宇(1976一),男,江苏东台人,博士,主要从事水资源与水环境研究工作.E—mail:wanxinyu@mail.tsinghua.edu.cn人民黄河2010年第11期1.3生物多样性近年来,乌梁素海水质污染和沼泽化使其动植物种群结构发生_『显着变化.内蒙古水产科学研究所在2004--2005年调查了乌梁素海水生动物,检出浮游动物34属62种,底栖动物4科11种,与20a前相比,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分别减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