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的行人辞令之美

《左传》的行人辞令之美

ID:14610683

大小:3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9

《左传》的行人辞令之美_第1页
《左传》的行人辞令之美_第2页
《左传》的行人辞令之美_第3页
《左传》的行人辞令之美_第4页
《左传》的行人辞令之美_第5页
资源描述:

《《左传》的行人辞令之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左传》的行人辞令之美郧县一中周文斌摘要:《春秋左传》是一部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复杂社会关系的重要史书。由于时代的特殊性,致使这一时期的外交活动变得尤为频繁,而且在当时的社会中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左传》在著写时便比较注重外交上的叙事,全书在外交叙事上十分重视外交礼仪的描写、外交辞令的运用,以及从中体现处一种更为深刻的外交思想、政治观念等。本文旨在总结分析《左传》中所描写的外交礼仪,运用的外交辞令,从中透视出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些主要的外交思想,以及政治观念、治国之策等等。关键词:《左传》外交礼仪行人辞令叙事策略《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

2、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相传作者是战国时鲁国史官左丘明.。《左传》是一部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复杂社会关系的重要史书。春秋战国是我国政治史上的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各种社会政治力量进行着大分化、大改组。《史记·太史公自序》这样记载:“春秋时期,弑君三十六,灭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在这样一个风雷激荡的时代中,战争显得十分频繁与激烈。据《春秋》中统计:自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的242年间,就发生过大小军事行动483次。如此纷乱的社会中,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关节点。王与诸侯的关系、诸侯之间的关系变得

3、尤为紧张,于是外交活动在维护本国利益当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左传》中的外交叙事在特殊时代的影响下,成为全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版块。《左传》在描写春秋时期的外交活动中,其精到的辞令和得当的详略是历来得到人们充分赞许的一个重要方面,其逻辑的严密、道理的明晰、词采的华瞻,委实让人叹为观止。在描写这类外交辞令的同时,各种外交礼仪也得到了充分的关照和表现。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的记载,《左传》将这一时期的各类外交活动生动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作者虽然表面上是历史的一个记载,实际上是希望能通过这些外交辞令的描写、外交礼仪的展现以及外交活动的详细表现,让人们从中5能够深刻的理解当

4、时的社会主要思想、主流意识和作者本人对社会的看法,以及他本人对这个动荡的“礼崩乐坏”时期的主观理想和个人对社会秩序维持和修复的努力。一《左传》中的外交礼仪探微据统计,《左传》中讨论礼出现了462次,这充分说明了“礼”在春秋时期的重要性以及当时社会中应用的广泛性。司马迁说过:“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故《春秋》者,天下礼义之大宗也。”这段话是司马迁对《春秋》宗旨的概括。《左传》作为《春秋》的释著,为《春秋》补充了大量的史料,作者也根据自己对时代的理解

5、,加入了自己认为是春秋时期更为重要的东西,其中“礼”是作者在全书中最强调的一个社会规范法则。(一)在春秋时期,人们眼中的“礼”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不可逆反性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认为“周之制度典礼,乃道德之器械”。春秋时代人们所讲的礼属于人际关系的社会规范。其实古人对于礼的看法很不一致,但礼作为“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之一的标志”这一点是基本一致的。《礼记》中说道:“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无别无义,禽兽之道也。”礼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礼是一种人性、伦理、情感化的东西,它要求人们有礼有义,这种要求对于维持统治秩序是非常有利的。于是统治阶级制订了一系列的礼仪制度,

6、作为全社会规范标准化的言行,用以约束士大夫及人们的日常行为。它与法律有着根本的不同,它是道德层面上的一种社会约束力,而法律则是一种有强制手段的约束方式。法律是统治者制订的,统治者可以不受约束,但是礼作为一种道德层面上的规范制度,是任何人都得遵守的,包括统治者,它具有一定的情感因素,是用以弥补法律上无法用强制手段来规范社会行为的一种道德工具,它对于任何人都具有不可逆反的性质。桓公二年记宋太宰华父督弑宋殇公,以郜大鼎作为礼物送给鲁桓公,桓公将其“纳于大庙”,《左传》评价其“非礼也”。为此臧5僖伯谏阻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與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

7、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食不,昭其俭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严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今灭德立违,而其赂器于大庙,以昭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其焉?”这一段谏语是《左传》对“礼”的明确说明。宗法社会的统治方式不外乎文治与武备,礼是文治中的核心,意味着等级尊卑的不可动摇性,所以要从朝仪礼到服饰各个方面加以规定。德是礼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内涵,失德谓之“邪”,非礼谓之“违”,国君虽然居于等级制度的最高层,也必须受礼的约束,对内剥削与对外攻战都必须有一定

8、的限度和规范的约束。(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