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559917
大小:100.52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7-29
《吉林大学免疫学复习题重点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吉大大三免疫学总结第一章 免疫系统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胸腺:是一个扁平的双叶器官,出现于胚胎发育的第9周,是发生最早的免疫器官胸腺的主要功能: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胸腺基质细胞主要包括上皮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这些细胞及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提供了T细胞发育和成熟所必需的微环境骨髓:是免疫器官,也是造血器官,其内的造血干细胞是所有血细胞(包括免疫细胞)的共同祖先;是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骨髓基质细胞为干细胞和B细胞的发育提供微环境;是再次体验免
2、疫应答产生的主要场所。造血干细胞:所有的血细胞均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免疫细胞通过血液循环前往全身各处器官和组织粘膜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机体淋巴组织的50%存在于粘膜免疫系统;是分泌型IgA(SIgA)的主要产生区域,对于粘膜防卫至关重要;是γδ型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参与局部免疫应答;产生分泌型IgA;参与口服抗原介导的免疫耐受。脾脏:位于腹腔左上方,是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脾脏中的免疫细胞主要有T细胞(35%),B细胞(55%)和巨噬细胞(10%);是血液的主要滤器,脾中的巨噬细胞能有效的直接清除病原体及衰老的红细胞;免疫细胞定居和免疫应答的场所;
3、合成生物活性物质淋巴结:遍布全身,通过淋巴管串联,通过淋巴循环与血液相连,成熟的淋巴细胞在其间往复流动;淋巴结的主要功能是过滤淋巴液、捕捉外源性物质并且为T和B淋巴细胞的活化与应答提供微环境(一)免疫细胞分类:淋巴细胞、粒细胞、单核和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根据细胞的功能以及膜表面的标志将淋巴细胞分为T细胞、B细胞、NK细胞3个群;体内的淋巴细胞在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之间不断循环,在抗原刺激下被活化后具有进入外周组织的能力;少数被活化的淋巴细胞分化为记忆性细胞T淋巴细胞:是获得性免疫应答发生过程中最重要的免疫细胞类群。主要的表面标志性分子是CD2
4、、CD3、CD4或CD8,根据表面标志的不同又可分为TH、TC和TD三个亚群;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片段的受体--TCRB淋巴细胞:参与获得性免疫应答,是抗体的生成细胞;主要的标志性分子是CD19、CD21、CD40,根据表面标志的不同又可分为B1和B2两个亚群;有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的受体--BCRNK细胞:NK细胞是天然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细胞;细胞表面的标志性分子为CD56和CD16NK细胞表面无TCR、BCR结构,因此,NK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受抗原刺激可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三)单核细胞与巨噬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有很强的变形运动和吞
5、噬能力,有粘附玻璃及塑料表面的特性单核巨噬细胞的主要功能:吞噬消化作用;杀伤肿瘤细胞;加工递呈抗原;调节免疫应答;介导炎症损伤(四)树突状细胞DC是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PC),DC细胞表达高水平的MHC-Ⅱ类分子,具有直接激活初始T细胞能力,参与免疫应答调控三、免疫分子:抗体、补体、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分子、细胞因子四、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一)天然免疫:任何生命有机体都具有抵御外来微生物入侵的与生俱来的本领,称之为天然免疫哺乳动物的天然免疫系统主要由以下成分构成:1、屏障结构(皮肤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2、效应分子(防卫素、补体系统、细胞
6、因子、溶菌酶);3、效应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NKT细胞、中性粒细胞)天然免疫的识别机制:识别特点天然免疫获得性免疫识别抗原种类和靶分子结构通常仅识别微生物及其产物的特定组分(PAMP)也可识别非微生物抗原识别的特异性泛特异性,仅能识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高度特异性,同一微生物的不同抗原组分参与抗原识别的受体基因在胚系中编码TCR和BCR基因存在重排(体细胞水平)抗原识别受体的分布广泛高度特异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PAMP指一类或一群特定的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共有的某些非特异性、高度保守的分子结构,不同种类的微
7、生物可表达不同的PAMP,包括脂多糖(LPS)、磷壁酸(LTA)、肽聚糖(PGN)、甘露糖、葡聚糖、细菌DNA、双链RNA等,通常为病原微生物所特有,为病原微生物生存和致病所必需.模式识别受体PRR:PRR是一类主要表达于天然免疫细胞表面,可识别一种或多种PAMP的识别分子。特点(与TCR或BCR比较):较少多样性;非克隆性表达;作用快速性 几类重要的PRR: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为分泌型PRR,在肝脏中合成,作为急性期反应成分进入血液,可结合甘露糖,通过激活补体发挥作用;清道夫受体为膜结合型PRR,与细菌细胞壁的成分结合,调理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
8、Toll样受体TLR:因该受体的胞外段与一种果蝇蛋白Toll同源而得名,已发现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