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九下子鱼论战案3篇

鄂教版九下子鱼论战案3篇

ID:14558607

大小:2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9

鄂教版九下子鱼论战案3篇_第1页
鄂教版九下子鱼论战案3篇_第2页
鄂教版九下子鱼论战案3篇_第3页
鄂教版九下子鱼论战案3篇_第4页
鄂教版九下子鱼论战案3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鄂教版九下子鱼论战案3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子鱼论战教学过程一、读准全文1、学生通读全文,要求:识记生字,查字典,问同学。2、读准节奏,不能读破句。3、学生通读。4、教师范读。5、学生齐读。二、读懂全文1、学生借助工具书译全文。2、学生说读一句译一句。3、教师译全文(先点学生译后,教师再译)三、品读课文1、与《曹刿论战》比一下(1)下二场战争的结果有什么时候不同?(2)二组人物有什么不同?(3)原因是有什么不同?2、学生读出第一段中的三个阶段(女生第一阶段,男生读第二个阶段)3、本文中写宋军大败的 句是________4、宋公不去攻打的理由是什么?5、宋军的优势有没有?6、宋军有没有最佳的进攻时机?7、子鱼是如何批驳宋公的?四、作业:朗

2、诵全文,背诵《曹刿论战》子鱼论战 一、基本设想1.教学重点和难点《左传》记述战争,很看重决策人物在战争问题上的言论。本文正是如此,其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都用于记“论战”,而叙宋楚泓之战的经过仅用68字。必须学好“论战”这一部分,才能领会作者的意图。但这个部分又很不易学,因为这里所说的抽象的原则都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再加上用语古奥,学生一时恐难以适应,对这两个方面的困难都不可以低估。2.教学方法除介绍有关史实作为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通过反复领读使学生达到“口熟”而外,还要注意选择学习的“突破口”。可供选择的“突破口”有:(1)让学生以课文为依据来判断本文作者对宋襄公这个人物的态度。这要从比较入手,

3、因为历来史家对这个人物的褒贬不一:在《春秋》三传中,《左传》和《梁传》持贬抑态度,而《公羊传》持褒扬态度;此外,《史记》也持褒扬态度。可以写出几条褒语来,再让学生细读课文,自会注意到作者的态度与褒扬者不同。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2)跟《曹刿论战》做比较。《曹刿论战》和本文所记都是大国和小国之间的战争,基本内容又都是谈怎样选择作战时机的问题,这就有了可比性。主要是比较内容,说明其成败相反的原因;也可以比较写法的异同。二、诵读的准备1.简介宋襄公争霸始末宋是春秋时期的中等诸侯国,辖境在今河南东北部,东北有齐、鲁,西有郑国,南有楚及陈、蔡等小国;宋襄公(前650至前637年在位)初期,

4、在公子目夷辅佐下国力有所增强。前642年,宋襄公率诸侯兵伐齐,平定齐的内乱,立孝公为齐君;从此便全力以赴,争当诸侯盟主。当时齐的霸业已衰,而楚国日益强大,并向中原扩展势力,成为襄公争霸的最大障碍。前639年秋,宋襄公与楚、陈、蔡、许、郑、曹等诸侯会盟于盂(宋地,现在河南睢县西北),而不以兵车赴会,楚乘机捉住了他;但宋有目夷守国,楚无可奈何,到了冬天又释放了他。次年夏,宋襄公为了洗雪被捉的耻辱,便率军去攻打郑国。郑是楚的盟国,楚于是伐宋以救郑──宋楚泓之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其时,宋军在泓水北面,楚军须渡河而后战,故课文中有“未既济”、“既济”等字样。2.反复朗读第二、三段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5、:(1)归纳宋襄公说的两条作战原则,指出哪一条是主要的(在课本上划出来即可)。①不重伤,不禽二毛;②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主要的)。(2)用两种符号把子鱼批驳上述两条原则的话划出来。批驳第一条的是“且今之者……则如服焉。”批驳第二条的是“敌之人……犹有惧焉”和“三军以利用也……鼓可也”。(3)《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这番对话极为简略,抄录如下:“国人皆怨公。公曰:‘君子不困人于厄,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兵以胜为功,何常言与!必如公言,即奴事之耳,又何战为?’”从课文中找出与划线字眼相当的语句(依次是“阻隘”、“三军以利用也”、“则如服焉”)。设计此题的目的是,启发学生了解“论战”部分的大体内容

6、,并找出记诵的支撑点。三、诵读指导1.第一段指导要点①按叙史通例,写战争要注明交战双方、作战时间及地点。课文首句前,原文尚有:“冬(指襄公十三年即前638年冬),十一月,己巳,朔”。②“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写宋之优势;“彼众我寡”写宋之劣势。司马“请击”而襄公答以“不可”,坐失良机。③“又以告”,这是省略句法,即“及其未成列也,请击之”之意。《尔雅》:“若、谒,请也。”④“公伤股,门官歼焉”,七字写尽败状之惨。2.第二段指导要点①“公曰”一段话是因“国人皆咎公”而说,故有自辩意。按:襄公于次年夏即因伤死去,距泓之战仅半年,可见其至死不悔。②“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前“也”表提顿,后“也

7、”表肯定,即肯定不用阻敌于隘之法取胜。“阻隘”与司马迁文“困人于”意同。③以“亡国之余”做低衬,突出“不鼓不成列”,以示其“仁义”之心不变,至死仍然看重虚名。3.第三段指导要点①“君未知战”为本段之纲领。以下分三小层,各层的语气不同。可分层进行诵读练习。②第一小层就泓之战的实际情况批驳“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的观点。先肯定客观情势对我有利,次以反问说明可以主动进攻,最后加上“犹有惧焉”,以退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