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552654
大小:3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9
《建筑底层架空式开放空间设计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建筑底层架空式开放空间设计初探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建筑用地的日趋紧张,人们交往活动需求的增加,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也日益显得匮乏,如今这一问题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一般而言,人们普遍关注的是城市广场、公共集中绿地、商业步行街等宏观层面上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以及用地红线内的建筑外部空间,如居住小区住宅组团内的活动空间。但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常见的公共活动空间不为人们所重视,如建筑底层架空空间。其实从使用的角度来看,这类空间因易于到达、便于使用以及特殊的空间性质,其使用频率也很高。近年来,西方一些国家出现了“架空底层公有化”的思想,如美国通过放宽容积
2、率等鼓励政策号召高层建筑底层架空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我国南方地区特别在居住建筑中也常出现底层架空式公共空间,如上海三林苑住宅小区、深圳白沙岭高层居住区等。建筑底层架空空间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已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和关注,其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一 底层架空设计概念阐释及发展历史底层架空设计,一般是把建筑物(单体或多幢)的底层(或可能通高数层)的部分或全部空间,去掉其正常的围合限定(如墙、窗等),使之成为通透、延续的空间,常表现为支柱层的空间形式,有的可为大面积的无柱空间,是有“顶”而无围护的空间。一般不用于具体的功能,而是引入绿化、休息设施等
3、作为人们公共活动空间。因此,建筑中的雨篷、阳台、挑廊等不属本文研究的范畴。从历史上看,底层架空设计并不是新手法。在我国传统民居中已有应用,如南方地区架空离地的干栏建筑或吊脚楼,其特征主要为:底层架空,楼上为主要功能层,使主要房间视野开阔,通风顺畅,适应潮湿多雨、夏季时间较长的地域环境,但这时的架空空间多作为辅助用房,还不是公共开放空间。近代南方沿海地区出现的骑楼建筑其底层架空空间已初步具有城市中公共开放空间性质。传统民居和近代传入的券柱廊式形式结合产生的骑楼建筑,在街道与建筑之间、人行道之上创造了一个可遮阳避雨、适于交往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4、,在商业街中广泛采用,成为一大特色日本传统民居中也广泛存在底层架空形式,称之为“高床文化”,是适合日本湿热气候的古建筑传统之一,如伊势神宫、正仓院等,黑川纪章认为“城市已失去了它曾有过的最完美的过渡空间”,为恢复城市中这种性质的空间他借鉴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缘侧空间”理念,在福冈银行总部设计了一个巨大的开敞架空空间——介于室内与室外、公共与私有之间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在现代主义建筑占主导地位时,底层架空设计就被认为是现代建筑的特征之一。1926年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埃提出底层架空是“新建筑的五个特点”之一。他认为,底层架空可让人们
5、获得更多的阳光和空气。萨沃伊别墅是这一理论的代表作,在马赛公寓、巴黎瑞士学生宿舍等建筑上都有成功应用。勒·柯布西埃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也主张人类居住环境架空离地。他提出“干栏化城市”的构想——城市建筑底层是“架空”的,城市全部地面均可供行人使用,屋顶设花园,地下通地铁,距地面5m高的空间布置汽车交通及停车场。他的架空理念深深地影响了后人。其设计思想已有部分为人们接受并实现,如巴黎德方斯副中心的规划建设。总之,建筑底层架空设计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现代观念意识及结构技术的发展,架空空间形式不断丰富显示出广泛性和适应性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特
6、殊类型。二 底层架空空间的特点分析底层架空空间是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具有多功能、对外开放等特点,分析如下:1灰空间灰空间是指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黑川纪章曾以他的共生理论来分析灰空间的半私密、半开敞的过渡空间性质,底层架空空间也正充分体现了灰空间的性质:由于其有顶,避免了气候因素的干扰,可遮阳避雨、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另一方面又因无围护结构,视觉不受影响,可引入更多的室外自然光线和景观。室内外空间界限模糊,相互融合,可引入更多的自然因素。在具体设计上底层架空空间内可引入绿化、水体、小品及坐椅、电话亭、灯柱、招牌等设施,使人置身于架空空间内,又
7、仿佛漫步于室外的大自然中——既有室内宜人的气氛,又具有室外的自然亲切感。这是底层架空空间和其他类型的公共活动空间显著不同之处,是具有特殊魅力的空间形式。2 开放性一般而言城市公共空间的开放程度越高,就越受市民欢迎。建筑底层架空空间的开放程度较高,是布置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有效手段。如香港汇丰银行连接城市两条主干道,设计者福斯特架空底层市民可自由穿越或停留,成为融入城市的公共开放空间;如广州市规划局办公楼以底层局部架空形式,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半公共性的开放空间;还有在裙楼屋面上,高层塔楼的结构转换层以较高的层高架空,结合裙楼屋顶平台进行环境设计
8、,对裙楼屋面而言是底层架空,故可视为建筑底层架空空间的特殊形式,这种处理方式可营造归属感和私密性较强的公共活动空间,在香港的高层商住楼中应用较广泛,如太古城住宅区、康怡花园等,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