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538855
大小:58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9
《2011年全国卷高考数学答案(理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2,皮鞋很忙“果冻酸奶皮鞋造”、“药用胶囊皮鞋造”事件报告http://www.cyol.net2012-04-2715:23中青报订阅收藏本页 一、事件背景 想吃果冻了,舔一下皮鞋,想喝老酸奶了,舔一下皮鞋,感冒要吃药了,还是舔一下皮鞋。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爬得了高山,涉得了水塘,制得成酸奶,压得成胶囊。2012,皮鞋很忙。这是目前网上热传的段子,它让人在忍俊不禁之余,不免也有些淡淡的悲凉。中国的食品安全竟会到如此田地?过去两周,“皮鞋”成当之无愧的新闻主角。2012年4月9日,网络上
2、有传闻称,果冻、老酸奶等固体乳制品中添加了从旧皮鞋等废旧物中提取炼制的工业明胶。继老酸奶和果冻等食品中招之后,工业明胶滥用所引发的风波持续发酵。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报道,用来治病救人的“放心药、良心药”,其胶囊制作原料竟然来自烂皮鞋,其中超标的铬对人体有毒害,并流入国内医药市场。 二、汇总分析 1、数据汇总截止到2012年4月25日,对系统所捕获的文章进行汇总统计。具体数据详见下表。表1舆情数据汇总 从本系统采集的文章来看,总文章数为50,075篇,其中新闻18,399篇,
3、论坛19,142篇,博客5,017篇。总阅读数超过一千三百万人次,回复量达到264,893次。 该事件发生以来,受到了各大新闻网站(如搜狐、网易、新浪)、网络论坛(天涯、搜狐社区)等媒体的高度关注,网友纷纷以各种形式参与到此事件的讨论当中。 2、每日发文数 图1给出了该事件每天网络舆论的热度(发文数量)。4月10日与16日两日文章数据量达到顶峰,可以发现这两天正好是老酸奶和胶囊分别被曝光的第二天。4月10日共监测到3,250篇文章,其中新闻类文章居多,共1,942篇,占到当日总数的60%。16日是
4、另一个数据高峰日,共收录文章7,977篇,同样新闻类文章最多,共3,600篇,论坛1,936篇。截止4月25日,该事件热度依旧保持,预计还将持续一段周期。 图1每日发文数 三、事件解析 1、事件发展过程 4月9日凌晨,《经济观察报》调查新闻部记者朱文强发微博称,央视员工爆料,现在的果冻和酸奶存在很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哪天你们扔了双破皮鞋,转眼就进你们肚子了”。 中午时分,央视主持人赵普等多位媒体人士证实了这一说法,称不要再吃老酸奶(固体形态)和果冻,尤其是孩子,内幕很可怕,不细说。根据网友爆料,
5、部分老酸奶大量添加工业明胶,而这些明胶是用皮革废弃物加工而成,果冻更是如此。一时间,关于老酸奶和果冻不能吃的话题引起人们的热议。 10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昨天发表声明称:主流品牌老酸奶不会添加工业明胶。协会理事长宋昆冈表示:首先,根据卫生部2011年颁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风味发酵乳可以按照生产需求适量添加食用明胶。其次,食用明胶不同于工业明胶,在酸奶中添加工业明胶属于违法行为,应予以严惩。乳制品主流品牌企业生产的老酸奶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的,这些企业是不会使用工业明胶的。同天,中国焙烤
6、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糖果专业委员会相继发表内容基本一致的声明称:“目前国内果冻行业不使用明胶,这从果冻包装的配料表上可以看出。” 4月15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将药用空心胶囊推到风口浪尖。根据这则报道,有9家企业生产的13个批次的胶囊产品铬超标,其成分含有不可食用的工业明胶。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网站当天刊登消息表示,高度重视中央电视台报道的药用空心胶囊铬超标消息。 4月16日零点30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媒体报道的13个铬超标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立即责成相
7、关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开展监督检查和产品检验,并派员赴现场进行督查。待监督检查和产品检验结果明确后,合格产品继续销售,不合格产品依法处理。对违反规定生产销售使用药用空心胶囊的企业,将依法严肃查处。 4月18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出席中科院关于某胶囊获准欧盟药品注册上市新闻发布会时,回应了近日的“问题胶囊”事件。“国家药监局正在抓这个事。”陈竺说。“对我国药品、企业家诚信和医药卫生事业要有信心。” 4月1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布第一批抽检结果第一批检验主要针对媒体曝光的9家药品生产企业,共抽验33个品
8、种42个批次,其中23个批次不合格。结果表明9家被曝光药企胶囊均有铬超标 2、第一阶段舆情主要内容(4月9日-4月14日) 第一阶段,对老酸奶果冻食品安全的负面评论在网上占压倒性优势,网民质疑主要集中政府监管不力、企业利欲熏心、信息被蒙蔽等三大方面。 ①政府监管不力搜狐网友双清高崇山在跟帖中说道“额,又是食品安全问题!中国的老百姓到底每天都吃了些什么???市场经济下不法商人唯利是图,部分执法部门的不作为、少作为,百姓辨别知识的缺失,到头来不好的后果一齐转嫁到老百姓的头上。最终伤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