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533236
大小:223.50 KB
页数:56页
时间:2018-07-29
《第七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七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文件汇编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北京市学生联合会二○一三年三月目录1.竞赛通知…………………………………22.竞赛章程(草案)…………………………123.竞赛评审规则(草案)……………………174.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205.专家评审委员会组成及评审方案………276.参赛作品数额分配表………………………307.作品申报书(样本)………………………348.竞赛项目汇总表……………………………55-
2、54-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北京市学生联合会(预通知)关于举办第七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各高等院校: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激发首都高校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引导首都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踊跃投身创新型国家建设,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
3、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54-、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决定于2013年3月至6月在首都高校(含社会力量创办的高等院校)中开展第七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具体通知如下:一、组织机构(一)竞赛领导小组组长: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北京市学生联合会等主办单位的领导以及北京邮电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两所承办高校的领导担任。成员:
4、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联合发起高校的领导担任。(二)竞赛组织委员会主任:杨海滨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副书记赵纪宁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缪劲翔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张秀峰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大学中专工作部部长、北京市学生联合会秘书长黄侃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处长张信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宣传与软科学处处长 阎仁浩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部长李志磊中关村科技园管理委员会人才资源处处长-54-任雄飞北京邮电大学团委书记刘炳权首都师范大学团委书记秘书长:佟立成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大学中
5、专工作部副部长、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副秘书长副秘书长:梁颖华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大学中专工作部干部刘春晓北京邮电大学团委科技实践部部长栗睿首都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三)组织委员会下设两个竞赛办公室1.哲学社会科学类竞赛办公室主任:刘炳权首都师范大学团委书记联系人:栗睿首都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通信地址: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05号首都师范大学团委邮编:100044电话:010-689026402.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类竞赛办公室主任:任雄飞北京邮电大学团委书记联系人:刘春晓北京邮电大学团委科技实践部部长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北京邮电大学学生活动中心204室邮编:10087
6、6电话:010-62282654二、实施细则(一)作品要求1.凡在2013-54-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含社会力量创办的高等院校)的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含留学生,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2.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科技发明制作类分成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3.参赛的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包括调查报告、学术论文)限定在哲
7、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为使这类作品更好地结合社会实际,参赛作品一般应在《第七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选题建议》(具体建议另行下发)范围内选题。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中可包含被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采用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同时附上作品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相关鉴定材料。4.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当年7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