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和中国名胜鉴赏

旅游和中国名胜鉴赏

ID:14531706

大小:1.83 M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9

旅游和中国名胜鉴赏_第1页
旅游和中国名胜鉴赏_第2页
旅游和中国名胜鉴赏_第3页
旅游和中国名胜鉴赏_第4页
旅游和中国名胜鉴赏_第5页
资源描述:

《旅游和中国名胜鉴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旅游与中国名胜鉴赏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统本1002班陈兴105050010223西方古建筑多为石料建成,讲究单体的独特性,中国古代建筑最大特点是注重群体的集合,并且布局严格遵循古代封建礼制秩序,体现等级制度。中国古代建筑主要形式及其装饰简介一主要构造1、正脊:屋顶前后两个斜坡相交而形成的屋脊。2、垂脊:庑殿屋顶正面与侧面相交的屋脊,歇山、悬山和硬山前后两坡至正吻沿博风板下垂的屋脊都叫垂脊。3、戗脊:歇山是悬山和庑殿结合而成,因此有九条脊。除正脊外,上半是四条垂脊,下半自博风板到套兽间,就叫戗脊,它与垂脊在平面上成45°角。

2、4、博脊:歇山的山花板与下边山面屋面接缝处,按前后方向平置的屋脊,叫做博脊。5、角脊:垂脊的垂兽之前的三分之一部分,叫兽前,也叫角脊、岔脊。此外,庑殿或歇山重檐的四角,亦称角脊,脊饰同上檐。(下层檐的檐角屋脊也可是戗脊,称重檐戗脊。)6、元宝脊:卷棚顶的两坡相交处,不像通常那样做一条正脊,而是做成弧线形曲面,叫元宝脊,也叫罗锅脊。7、山:在建筑物左右两侧,由前屋顶和后屋顶的斜坡形成的三角形部分,很像古体的山字,在古代营造术语中,称之为山。8、山花:歇山屋顶两端博风板下的三角形部分,在明代以前多为透空,仅用悬鱼、惹草等加以装

3、饰。明代则多以砖和琉璃,清代多以木板封闭透空部分,并施雕刻或花卉装饰于其上,谓之山花。9、博风板:悬山和歇山屋顶,桁(檩)都是沿着屋顶的斜坡伸出山墙之外;为保护这些桁头而钉在它上面的木板,叫做博风板。10、重檐:在同一层高度内,有两重屋檐的建筑,叫做重檐建筑。二屋顶类型在古代建筑中除了以上的特点之外,建筑还拥有其特殊的含义而其中的典范,就是宫殿建筑。“宫”在秦以前是中国居住建筑的通用名称,从王侯到平民的居所都可以成为宫。秦汉以后,成为皇帝居所的专用名称;“殿”原指大房屋,汉以后也成为帝王居所中重要建筑的专用名称。宫殿一般是

4、国中最宏大、最豪华的建筑群,以建筑艺术手段烘托出皇权至高无上的威势。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宫殿,因为,几千年来,历代帝王们都不惜以大量人力、物力,在都城建造规模宏大、巍峨壮丽、金碧辉煌的宫殿,以满足自己穷奢极欲的享受,并在精神上给人们造成一种无比威严的感觉,以巩固他们的政权。因此,宫殿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中规制最高、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建筑,是当时社会文化和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和最高体现。在我国古代社会,朝代名称虽然不同,宫殿布局却大同小异。《周礼·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技术书籍,书中记载都城的规划时写到,“匠人营国,

5、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可以看出,都城布局以王宫为中心,象征着紫微帝宫,作为四方之极,统治天下。以王宫为中心的这种布局思想一直持续了3000多年,唐朝时期的长安城、元朝的大都和明清时期的北京城都按照这种布局思想而建。下面就北京故宫的特色来谈谈其风格与隐含的意义。一、以儒家思想为主的设计理念1、中轴对称 为了表现君权受命于天和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低小简单。这种明显的反差,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中轴线纵长深远,

6、更显示了帝王宫殿的尊严华贵。2、左祖右社 中国的礼制思想,有一个重要内容,则是崇敬祖先、提倡孝道;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有土地才有粮食,“民以食为天”、“有粮则安,无粮则乱”,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是人所共知的天经地义。左祖右社,则体现这些观念。所谓“左祖”,是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祖庙是帝王祭把祖先的地方,因为是天子的祖庙,故称太庙;所谓“右社”,是在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社为土地,稷为粮食,社稷坛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3、前朝后寝  前朝,是帝王上朝理政、举行大典的地方,因位于整个建筑群的前部,称“前朝”。后寝是帝王

7、、妃子及其子女生活起居的地方,因位于建筑群的后部,称“后寝”。4、三朝五门 根据帝王朝事活动内容的不同,分别在不同规模的殿堂内举行。自古就确立了三种朝事活动的殿堂,名为“三朝制”。所谓“三朝”是指大朝、内朝、外朝。与三朝相对应的建筑,是奉天殿(太和殿)、华盖殿(中和殿)、谨身殿(保和殿)。“五门制”,是在举行大型朝事活动的宫殿庭院前,沿中轴线以五道门及辅助建筑构成四座庭院,作为大朝宫殿前的前导空间,这五道门由内向外以此为朝门(奉天门或太和门)、宫门(午门)、宫城前导门(端门)、皇城门(天安门)、皇城前导门(大清门)。太和殿

8、俗称金銮殿,始建于永乐四年(1406),成于永乐十二年,后改名皇极殿。万历二十五年又毁于火,至熹宗天启七年(1627)重建完成。明清之际又毁于兵燹。清世祖顺治十年(1653)修建后,改称太和殿。圣祖康熙八年(1669)重修。康熙三十四年(1695)改9间为11间,施工近三年落成,即现在规模。中和殿在太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